昨晚的《白蛇传》虽然是京剧舞台常见的剧目,但北京京剧院的这一版本却以汇聚了7个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白素贞”为号召,将近三个半小时的演出中7位青春靓丽的旦角演员走马灯似地“你方唱罢我登场”,颇为养眼。
不同流派演“白素贞”
昨晚的《白蛇传》以梅派青年演员张馨月的“游湖”开场,中间穿插程派青年演员郭玮的“说许”,之后是两位青年武旦演员王晓丽、张淑景演出“盗草”和“金山寺”。杜近芳的“断桥”、赵燕侠的“合钵”均为《白蛇传》中流传甚广的折子,此次由两位年轻演员窦晓璇、吴昊颐分别依前辈的路子来演绎。最后则是张派青年演员姜亦珊的“祭塔”压台。7位“白素贞”把不同流派风格、不同演员演绎的《白蛇传》中的经典集中在一场演出中,甚是热闹也颇为少见。
另外,昨天的演出中许仙和小青也分别由两位演员扮演,特别是许仙虽常由小生演员扮演,但也有李少春的“大嗓小生”版本,昨晚的“断桥”一折许仙便是由老生演员杜喆扮演,让观众重温了一番“大嗓小生”版许仙。
青春养眼难敌“疲惫”
《白蛇传》是此次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集体来沪亮相的首场演出,其成功及不足之处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由于过多的演员扮演同一个角色,又各有不同流派风格,整出戏看来难免稍有“凌乱”的感觉,比如梅派的“游湖”“结亲”“酒变”中穿插了一小段程派的“说许”似无必要,有些为“流派纷呈”而“流派纷呈”。而在整出戏的其他部分都由小生演员刘明哲扮演许仙的情况下,单“断桥”一折由老生演员扮演许仙也让不熟悉“大嗓小生”由来的新观众有些不解。
另外一方面,昨晚的演出长达三个半小时,虽然比起明晚据称要长达6小时的《红鬃烈马》来依然不算长,但能坚持到最后的观众不足三分之二。基本上“断桥”一折演完,就开始有为数不少的观众退场,及至演员在演唱“祭塔”的大段反二黄时几乎一直有观众陆陆续续地退场。除了交通问题之外,东艺“名家名剧月”素以吸引新观众为一个特色,而对于新观众而言,要坚持看完这三个半小时确实不易。记者现场观察发现有些观众到“合钵”的大段唱腔时已有些面带倦意坐不住了。虽然演员多、流派多、演出时间长亦是一个卖点,但像昨晚现场的情况,这样的做法恐怕对排在后面登场的演员来讲似乎有些“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