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解读仇德树
~~~——解读仇德树
~~~——解读仇德树
~~~——解读仇德树
~~~——解读仇德树
     
2013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裂变·超越
——解读仇德树
桂国强
■ 中国画《裂变—动力山水》 仇德树 作
  ◆桂国强

  早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仇德树就与一些思想活跃、志同道合的“新锐”艺术家聚拢在一起,在上海发起成立“草草画社”,意在探寻艺术创作的“法度与自由”,并提出了“独立精神,独特技法,独创风格”的艺术主张,在当时的画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1982年,一次偶然的遭际,让仇德树发现了一块残破石碑上一丝丝“裂痕”的悲壮之美,感触之余不禁浮想联翩,深受启迪,由是认定:“裂变”将是自己日后从事绘画创作的“艺术语言”和“美学基础”。从此,仇德树开始了在水墨画创作中的“裂变”探索与实验,走上了一条不懈追求的漫漫长路。

  阅读和欣赏仇德树的“裂变”系列作品,顿会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波迎面袭来的感觉,令人震撼,令人激越,更令人咀嚼,令人遐思……仇德树的作品气势磅礴,个性鲜明,布局奇特,形式感强,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召力。

  如果我们再细细品味“裂变”或许就会发现,其实这极其丰富、复杂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法,仅仅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承载着画家不凡的阅历和深邃的思想的介质——透过它们,我们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更感悟、领略到了作者的哲学思考和智慧创造。

  我一直以为,真正的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思想家,否则,充其量只能算个“匠”。当然,这种思想是以独具个性的艺术作品作为载体来传播的,因而也就更形象、更生动、更富感染力。三十多年来,仇德树正是通过他那技艺精湛、寓意深远的“裂变”系列作品来传递自己崭新的理念,展示自己“求变”的信念,最终赢得日益增多的理解者和欣赏者。

  尽管已受到海内外越来越多权威机构的关注和重视,受到收藏界越来越多专家与爱好者的赞誉和青睐,但仇德树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追求着、实验着、“裂变”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农夫山泉公告
   第A13版:农夫山泉公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法治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早间点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 国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读者之声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 /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裂变·超越
编者的话
首创石材刻印的王冕
自然是艺术的导师
名山大川求书真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裂变·超越 2013-04-27 2 2013年04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