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日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劳动节,从1889年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二十四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工人农民等社会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对劳动节就尤为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这个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用具和生产实物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所以,以劳动为题材的藏品也就非常丰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藏品,去重温那些有关劳动的故事。
“从小爱劳动”(图左)。“文革”瓷是瓷器之中较为特别的一例,它们不再表现花鸟虫鱼,民俗风情,完全成了表忠心、献红心、示敬仰的一种方式。“文革”瓷中,展现劳动光荣的题材是较为普遍的一种,这对“从小爱劳动”瓷碗便是如此。该碗直径16.5厘米,瓷质较为细腻。画面中,院墙篱笆,红梅盛开,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手执笊篱在喂鸡。一只母鸡正吃得很欢。看着母鸡欢快地啄食,小女孩欢快地唱起了歌。从小就这么爱劳动,长大后必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时代特征尤为明显。
“劳动归来”龙眼木雕(图中)。龙眼木是产于福建的一种独特树种,因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自清代以来就成为木雕艺术的好材料。这座龙眼木雕长23厘米,宽12厘米,高25厘米,绝对的福州工艺,制作十分精美。木雕展示的正是劳动归来的情形,一老人坐在树墩上,一女子半依偎着他,另一女子立在他身后。他们都赤着脚,手里拿着的,脚下放着的,都是劳动工具,劳动归来之后,坐下来歇歇脚,人物表情欢欣而喜悦,让你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劳动是最美丽、最光荣的。
社员劳动工分票(图右)。提起“工分”,经历过农村合作社的人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农村合作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工分便是农村合作社中计算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的单位,而工分票便是证明工分的一种票据。图示的工分票正是其中一种,虽然画面较为简单,但包含了许多信息。麦穗和齿轮代表着工农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西红柿、辣椒、玉米代表着在农村合作社的领导下农业的兴盛。图上还标注“社员劳动工分”,“拾分”,说明这是农村合作社的社员们劳动报酬的依据,相当于十个工分。现在,工分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可它依旧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社会发展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