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 /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品上的“劳动”故事
黑王辉
  ◆黑王辉

  五月一日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劳动节,从1889年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二十四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工人农民等社会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对劳动节就尤为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这个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用具和生产实物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所以,以劳动为题材的藏品也就非常丰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藏品,去重温那些有关劳动的故事。

  “从小爱劳动”(图左)。“文革”瓷是瓷器之中较为特别的一例,它们不再表现花鸟虫鱼,民俗风情,完全成了表忠心、献红心、示敬仰的一种方式。“文革”瓷中,展现劳动光荣的题材是较为普遍的一种,这对“从小爱劳动”瓷碗便是如此。该碗直径16.5厘米,瓷质较为细腻。画面中,院墙篱笆,红梅盛开,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手执笊篱在喂鸡。一只母鸡正吃得很欢。看着母鸡欢快地啄食,小女孩欢快地唱起了歌。从小就这么爱劳动,长大后必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时代特征尤为明显。

  “劳动归来”龙眼木雕(图中)。龙眼木是产于福建的一种独特树种,因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自清代以来就成为木雕艺术的好材料。这座龙眼木雕长23厘米,宽12厘米,高25厘米,绝对的福州工艺,制作十分精美。木雕展示的正是劳动归来的情形,一老人坐在树墩上,一女子半依偎着他,另一女子立在他身后。他们都赤着脚,手里拿着的,脚下放着的,都是劳动工具,劳动归来之后,坐下来歇歇脚,人物表情欢欣而喜悦,让你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劳动是最美丽、最光荣的。

  社员劳动工分票(图右)。提起“工分”,经历过农村合作社的人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农村合作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工分便是农村合作社中计算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的单位,而工分票便是证明工分的一种票据。图示的工分票正是其中一种,虽然画面较为简单,但包含了许多信息。麦穗和齿轮代表着工农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西红柿、辣椒、玉米代表着在农村合作社的领导下农业的兴盛。图上还标注“社员劳动工分”,“拾分”,说明这是农村合作社的社员们劳动报酬的依据,相当于十个工分。现在,工分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可它依旧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社会发展的沧桑巨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农夫山泉公告
   第A13版:农夫山泉公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法治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早间点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 国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读者之声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 /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藏品上的“劳动”故事
陶刻传艺
汉代四神规矩镜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 /国家艺术杂志B10藏品上的“劳动”故事 2013-04-27 2 2013年04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