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际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芦山根雕:化腐朽为神奇
方 翔
  ◆ 方 翔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而就在3月22日,芦山正式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芦山雕刻工艺源远流长。郭沫若曾题诗赞誉“西蜀由来多名工,芦山僻地竞尔雄”。随着民间雕刻工艺蓬勃发展,目前已在芦山形成了全国乌木根雕第一的市场。芦山根雕取形天然,传承汉代文化精华,巧夺天工,古朴深沉,被誉为“四川一绝”。顺其自然,不矫揉造作,是芦山根雕的灵魂,也是艺术美的本质。在3月24日举行的“根雕艺术节”上,有一件乌木根雕“达摩”最能体现出芦山根雕的特点,其珍贵之处在于三分雕工七分天然,是一块有4000多年历史的乌木,而且很多雕纹都是天然的,人工雕刻的痕迹很少。

  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根雕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被水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像芦山根雕中乌木也属于这种类型。

  根材造型的选择标准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类型,此类素材在自然界极为难得。一般生长在平原或土层较厚山地的树根,因水和养分充足,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难以形成奇特形态。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根艺作品力求简约与神韵的结合,流溢浓厚的人文底蕴,折射深邃的哲理光华,妙趣天成,立意深远,于无声处显神奇,具有丰富而清新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湖北的古墓中发现的。芦山县是一个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城。芦山历史文化悠久,雕刻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出土的汉马乌木根雕是汉代乌木根雕杰作,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家装专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杂艺国/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际艺术杂志/海上名家
   第B08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际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际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际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窑变石榴罇
素 华
芦山根雕:化腐朽为神奇
退休再续剪纸缘
精妙雅致的文玩水注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际艺术杂志B10芦山根雕:化腐朽为神奇 2013-05-04 2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