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有闲到城隍庙逛街,不知不觉地在剪纸摊上待了很久,挖掘出来藏在心底深处的秘密。岁月蹉跎,工作忙碌,我忘了,但我的心灵没有忘。喜欢剪纸艺术,我和剪纸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
我没学过绘画,也没有什么美术基础,为什么对剪纸情有独钟呢?究其缘由是文革那段特殊时间,精神生活太匮乏了,人的眼睛没什么色彩可看,手里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十几岁的小姑娘,想学点什么,家徒四壁,口袋没钱,只有剪纸,需要的就是一把刻刀,几方彩纸,图案层出不绝,花样变化无穷。
那时候的剪纸,准确说是刻纸。纹样是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而来,成本极低,一张纸一只铅笔,涂画纹样便成;大人用钝的刮胡刀,文具盒背面,不知不觉之间,搞了很多“作品”。爱上剪纸,不但动手动脑,又活跃枯燥无味的生活,方寸之间,给人以美感,伴随我熬过那段时光,现在想来,真得感谢“她”。
不过,因为喜欢剪纸,自然对漂亮的剪纸纹样爱不释手,但,那是需要成本的。当年,一毛一分攒下来的零花钱,最大的开支,就是买剪纸。《毛主席去安源》一套八张,精致绝伦的南通剪纸,只要九角六分钱,用掉了我很久的积蓄。因为剪纸上没有年代的记录,没有创作人,因此价值很难提升。如果,当初我迷上邮票,现在早就一本万利了。同是《毛主席去安源》,一张邮票,没用过的新邮票,市场价值近二千元,用过的也值几百元。不久前,看见有人在网上卖“文革”剪纸,没有接盘。不过剪纸,既是我心中所爱,便义无反顾,从不后悔。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来,我从北方到南方,辗转数地,喜欢的、能带的东西并不多,剪纸,就是我不离不弃的宝贝。
如今,退休了,有闲暇、有精力,有能力再续前缘了。现在我早已不用刀刻纸了,用的是剪子,在翻云覆雨之间,一幅作品就可以装在画框里。如今家装,送朋友,这种DIY画框最有个性了。剪一个漫画“我”,放在我的“快乐思旅博客”上;搞一张剪纸“我”,独一无二个性十足;特别是,今年剪的“福蛇”,刊登在了《健康之友》上。真是趣在手上,乐在心底,退休再续剪纸缘,真是一种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