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里的小世界
甘鹏
  甘鹏

  午间的时候大家都会休息一会儿——龙林小学的同学们以及千里迢迢从上海来西双版纳,来到这里的我们。

  听说学校不远处就是龙林村,一个典型傣族村落。趴在办公室的长桌上眯了一会儿。我想去走走看。小学离版纳州勐腊县城不算近,在一条乡野公路边。路一旁是学校,另一侧是看着无边际的芭蕉田。沿路走,路边还有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野花。其时上海还冷着,这边春花已开了。花草丛中还有含羞草,一碰它就害羞得缩了起来。

  二十分钟步行距离,龙林村到了。一进村被热火朝天的行酒令震住了。低矮的傣族房子里,一帮人在大声吆呼着喝酒。他家的房子在修建,大概是回礼来帮忙的人。见外人来了,亦很热情地招呼:“要不要一起喝啊?”完全不认生。

  这可不是什么民俗村——类似的情节也经历过。比如旅游的时候常有这类安排。在一间民俗风情的房子里,游客被安排喝酒唱歌,还会抽取一位和年轻的当地女孩“结婚”。当然,都是旅游的项目。可眼下不是,是真的。走在一个傣族的村落里,他们在玩着自己的节目,兴起邀请客人加入。反而是外来客不好意思。匆匆走开。

  村里房子都是吊脚楼,大部分木结构。也有改了砖木结合的新式楼。每家都养着狗。有一家的被告知特别凶。果然一走近它就大叫起来。但主人很快就压住了它的狂吠,以笑脸相对。很好客的样子。

  村子并不大,很快走到后山村尾。这儿有座小寺庙。众人捐建,庙在装修。门口是吐着舌头的大龙。里面没有人,僧侣外出了,安安静静的。一根绳索从庙里生出来,盘踞在高树上,仔细看,它居然围绕了整个村落。村民说:它保护村子平安。新奇随处有,吊脚楼的屋梁上绑着一截胶树。半大的孩子和年轻的妇人在割胶。“是在练习,练好了就上山去割了。”女人说。她的指间是文身图案。“不文,以后祖先就不认得我们。”和《赛德克巴莱》里的说法一样。家里还养了胖胖的白鹅,人走过的时候,飞了起来,重重地落在猪圈顶上。一条小溪缓流环着村子。等我漫步全村,再走出去的时候,注意到村头的老井——如今村里人已不靠它取水。听说很多年前掉了一个小孩进去,淹掉了。

  这里像一个小世界,自成一体。不同地方的人有自己的习惯传说风俗以及生活。城市有城市的现代化,山野有山野之乐。温饱之上,都是好生活。闪闪发光的是人心。比如龙林小学的校长,80年代是在武汉音乐学院学萨克斯风的。毕业后回了家乡,换过多所小学任教,再没离开版纳。直到很久之后的现在,他教书的小学都还没开上音乐课,但他一直努力着。

  我们从上海到云南版纳的这个活动叫“支教”。我常想,是否可以有更好的名字。前段时间看到许戈辉对她女儿说:要包容某件事。女儿问她:如果这件事根本就是正常。为什么要用“包容”这个词?大人愣住了。而所谓“支教”,进入他们生活的我们也是在学习,在收获。不是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家装专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杂艺国/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际艺术杂志/海上名家
   第B08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际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际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际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奶粉,奶粉
从海顿之手接过莫扎特的精髓
山里的小世界
封了一壶尿
桃花人面
今宵灯谜
食花之味
关于名字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山里的小世界 2013-05-04 2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