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之春的看点除一些外国的优秀经典作品外,中国新创作的作品仍然是个亮点。其中原创音乐剧《楼兰》在文化广场低调公演,反响却十分强烈,颇有“跃出黑马”的惊喜。《楼兰》不仅为这次音乐盛典增添光彩,也意味着中国音乐剧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近年来,国外优秀音乐剧强烈地冲击着中国演艺市场,因此,如何走出中国自己的音乐剧之路,成为了创作界的一大困惑。《楼兰》依托百老汇式的音乐剧形式,却试图真正尝试运用国际化的音乐语言,讲述一段充满神秘幻想色彩的中国爱情故事。该剧打破了中国题材的音乐剧必须采用中国民间音乐,甚至民歌旋律为主干的窠臼,以耳目一新的现代城市剧形式展示于众。
楼兰为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汉书》《大唐西域记》等文献中留下了富有想象的记载,却在距今一千六百年前消声匿迹。这样的题材为创作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故事以美丽、聪明的公主阿绮丝与制剑庶民纳吉的爱情为基线,展开了楼兰与西域诸国间争斗与护国的情节,最终为抵御外族的入侵,这对恋人以引天池之水淹没楼兰国的壮举,表现了荡气回肠、凄婉浪漫的爱情悲剧。全剧两幕十场二十四个唱段,其中独唱、重唱、合唱等随着情节层层展开交相辉映。音乐创作不拘一格,以现代音乐语汇结合西域音乐的元素,加入摇滚、视觉等时尚元素,伴以异域风情的舞蹈一展楼兰古国的艺术情调。而恢弘的舞台造型与现场交响乐队,为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发展大增光彩。
《楼兰》的上演呈现出本土音乐剧创作的一缕新光,自有耐人回味的可贵,但其中也有值得完善的不足之处。首先,演员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本科生,舞台综合表演经验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成熟;再者,全剧存在强调情节细枝末节的问题,淡化了音乐剧自身特有艺术规律的充分体现。正如作曲家赵光所言:“中国的音乐剧创作方兴未艾,仍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进行各种方向的尝试,探索和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但同时又具有国际化音乐剧语言的作品。”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