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每天清晨,祝墡珠医生所在的中山医院门诊大厅内,排队挂号的病人里三层外三层,要么在排队,要么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看着墙上的100多位专家,商量着挂哪个专家号。祝医生说,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她都会觉得病人很“可怜”。
祝医生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现场居民的注意力,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看病难”“挂号难”的经历,“实际上三级医院专科是非常细的,有的是心血管,专门研究高血压,有的专门研究心律失常,他们不一定比社区医生更了解你的病情。据测算,在1万个病人中,只有1000个病人需要到中山、华山等大医院看,9000个病人应该在社区看,实行全过程管理,早期干预,也能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与专科医生着眼点不同
全科医学又称为家庭医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大陆,2011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全科医学和其他专科医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全科医学的着重点在于社会、社区、家庭、个人,而生物医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图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主要区别:(见图一)
专科医生负责疾病形成以后一段时期的诊治,强调根除或治愈疾病;家庭医生则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宗旨关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病,无论其服务对象有无疾病或病患,家庭医生都要为其提供令人满意的照顾,其最高价值既有科学性,又顾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既充分体现了医学的艺术性方面,又体现了医学的公益性。
专科医生处于卫生服务金字塔的上部,其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重病,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以解决少数人的疑难问题;家庭医生处于卫生服务金字塔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提供初步诊断与合理分诊,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干预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
从生到死的全程医疗保健
连续性照顾是全科医疗区别于专科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特征,前者以人为本,后者以疾病为中心,全科医生不是有病才照顾,而是无病防病,从健康的人群开始,一直到生病后、病后康复都可以照顾。
祝墡珠医生举例说:“如果居民朋友的直系亲属是糖尿病,那么他自己就是高危对象,由家庭医生照顾,可以比较慢的转变或不成为糖尿病人,而这一点是专科医院的大医生不可能做到的。”
“在大医院里,中风病人可以在急性期得到治疗,但后期偏瘫病人的手脚功能、心理康复,与医生的关系并不大。然而,全科医生的目标不是这样,其中还包括肢体康复、心理康复,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对于孕产妇、婴儿、老年人来说也是如此,许多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如果去大医院看病,男性前列腺增生要挂泌尿外科,糖尿病要挂内分泌,高血压要挂心血管内科,骨质疏松要挂老年科或骨科,前前后后一天时间可能还不够,没有病都要累出病来。如果是家庭医生,就可以全方位照顾,提出预防建议,在疾病的终末期也可以由社区照顾。
“家庭”是全科服务的核心
祝墡珠医生指出,全科医疗的核心是“以家庭为服务单位”,重视家庭与个人健康的互动关系,在家庭背景下认识个人的健康问题。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家庭的结构/功能
■ 家庭成员健康
■ 家庭生活周期中的健康问题管理
■ 家庭访视
■ 家庭评估
■ 家庭干预
据了解,如果按照一个家庭三口人计算,目前我们的家庭医生大约签约1000个病人,就是300多户家庭,国外的每个家庭医生签约800到1000个家庭,也就是2500到3000人。
按照相关要求,家庭医生应该对签约家庭成员的健康了然于胸,祝墡珠医生说:“如果家庭的男主人是高血压,应该采取低盐饮食,这时候就应该提醒做饭的太太,要少放一点盐,低盐饮食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好处,对家庭成员预防高血压也有好处。有的家庭有糖尿病患者,细心的家庭医生会绘制一幅疾病家系图,这样的话一目了然,预防其他家庭成员戴上糖尿病的‘帽子’。”
以人为本的可及性服务
除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外,家庭医生还体现在“全社区照顾”“可及性照顾”等方面。
全社区照顾:家庭医生身处社区,对服务对象的背景(如家庭、婚姻、子女、工作、经济状况等)、居民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变化及可能由此产生的健康问题比较了解,可以把握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时机。
祝墡珠医生表示:“现在很多居民都会参加集体体检,但那样的体检项目千篇一律是不合理的。而家庭医生可以每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不同,制定不同的检查项目,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节约检查费用。”
可及性照顾具体为,地理上:接近;使用上:方便;关系上:亲切;结果上:有效;价格上:可接受。
“现在好多市民都是土豆加沙发,不喜欢运动,喜欢不健康食品,如果我是你的家庭医生,我会根据你的体重,为你制定运动计划,告诉你健康食谱,以及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家庭医生提供的可及性服务。”祝墡珠医生举例说,“我在小区里经常见到有老人,特别是老太太在做下蹲动作、抬高动作,实际上都是错误的,家庭医生看到后就可以指出来,老年人不能下蹲和抬高,对膝关节损坏非常大,可以坐在凳子上做膝关节屈伸。”
三级预防的核心人物
三级预防是预防医学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也是家庭医生的重要工作和职责,其中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3个层次。
(见图二)
一级预防是无病防病,主要通过对未患病人群进行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增强该人群对有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疾病发生关系的认识,改变不合理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态度;
二级预防主要通过健康筛查、周期性健康体检、改变就医行为、合理引导就医途径等手段,发现无症状期的患者或出现临床症状时,能及时就诊。对老年新发疾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通常主要针对已有功能减退的患者。针对社区人群普遍关心和需求的问题,举办合理膳食营养指导、科学运动指导等讲座活动,并为社区人群提供保健咨询、诊疗服务、心理指导等多种内容的服务。
在三级预防的多项任务中,全科医师主要承担患者教育、咨询、个案发现、筛查和周期性健康检查,乃至后期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和改善等临床预防工作,其服务目标是提高健康信息和疾病预防的知晓率、治疗率和管理率,这与三级预防目标是一致的。
天然的健康“守门人”
由于全科医师接受过临床医学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训练,能够胜任对服务对象长期跟踪式三级预防。
一方面全科医师立足于社区,服务的对象相对固定,与居民密切接触,是社区居民的首诊医师,便于开展预防服务;另一方面,全科医师对社区居民进行长期照顾,与居民建立了朋友式、彼此信任的医患关系,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其有条件掌握居民个人、家庭、社区的背景,观察疾病的全过程,有利于制定个人、家庭、社区健康干预计划,帮助个体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体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区医生相对来说,有更多的时间与居民接触,对病情的解释、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干预措施的评价更加详细、规范化。
社区护理缓解“住院难”
目前,一些知名大医院的床位非常紧张,很多病人住不进去,还有很多病人住进去几天,解决了急症就会被告知可以出院。
一般情况下,作为病人,是不愿意住院的,或者住院一段时间病情稳定后是希望能早点出院的,但是出于积极治疗、方便照顾、医保费用、放心等方面的考虑,一部分老人的家属往往想让患病老人住院,最好住得时间长一点,这样必然会出现医院不收无需住院的老人,以及催促病情稳定的老人快点出院的现象。
老人生病后,家属希望老人得到最好治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方法要科学,才能事半功倍。在没有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疾病或急症的情况下,大家最好还是不要待在大医院,而是到社区医院,或者回到家中加强居家护理。
例如褥疮是长期卧床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目前没有特效治疗办法,只能靠定期换药慢慢愈合,有些病人因有糖尿病或者营养不良而很难愈合。如果住院治疗,治疗措施很简单,但时间很长,势必影响病床周转速度,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
而且老人长时间住院很孤独,不利于康复。条件再好,哪有家里舒服,更重要的是,缺少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关心,住院老人心里很孤独,对疾病康复不利。无需住院不住院,病情稳定早出院,老人回归家庭社会,病反而好得快。 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