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健康大讲堂
     
本版列表新闻
家庭医生———社区居民的好朋友~~~
家庭医生———社区居民的好朋友~~~
家庭医生———社区居民的好朋友~~~
     
2013年06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医生———社区居民的好朋友
“看专家不要找黄牛,找我!”
金恒
■陈华医生在讲解本报记者楼文彪摄
  “大家都想找家庭医生,究竟什么是家庭医生呢?我就是一个全科家庭医生,摆在你们的面前。”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陈华幽默风趣的一番开场白,拉近了与新民健康大讲堂观众的距离。

  陈华医生的演讲就像和老朋友“拉家常”,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她都如数家珍。

  “前几天,有个病人找到我,她说自己为了配药,去大医院门口花150元找黄牛挂了一个专家号。我跟她说,其实没必要啊,我这一周还有一个专家号的名额,完全可以帮你转诊,你就可以省下给黄牛的费用了。以后要转诊啊、看专家啊,就直接到我这里来。”

  一次便捷的就诊体验,一个贴心的健康提示,一个方便的咨询电话,这些,都是居住在长宁区的普通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的“贵宾”服务,前提是和家庭医生签约,建立良好的契约关系。

  无人不晓的一位家庭医生

  提到陈华医生,长宁区春天花园小区的居民无人不知,她原先是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2003年起开始从事全科医疗,2008年正式成为家庭医生,承担起了春天花园小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

  乍看陈华的简介,着实令人惊讶,“全科副主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高级营养指导师”……没想到一位全科医生,竟然要掌握那么多医学知识。陈华说,之所以学习这些,源自居民朋友的实际需求,只有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才能满足市民对家庭医生的期待。

  当然,当好家庭医生不仅在于“硬件”,还在于用心服务的“软件”。小区里有位周老伯,在上一级医院做了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每月需要去上级医院换膀胱造瘘管。以往都是老伴和女儿陪同,乘救护车前往手术医院换管,留观一天,救护车返回,一进一出,子女请假,来回费用六七百元。

  陈医生从居委会干部那里得知了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同仁医院的泌尿科主任取得了联系,主任亲自上门,指导陈医生操作,制定方案,定期为他在家换管,每次只有20多元。每次陈医生离开周老伯的家时,周老伯总是用他痛得难以站立的双腿,支撑着身体,向陈医生挥动着手臂道别,虽然他患白内障的双眼,可能无法看到楼下的陈医生,在周老伯临终前,仍不忘叮嘱老太给陈医生挂个电话,算是告别。

  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朋友

  这只是陈华医生服务的居民当中一个普通的案例,也是长宁区的家庭医生为众多社区居民服务的一个普通案例。家庭医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解答了“社区居民的健康之友”的真实意义———他们就是每一个家庭的朋友。

  家庭医生的服务,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尤其是那些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类慢性病家族史的家庭,以及特殊、重病家庭,都是他们照顾的重点。在周老伯离去之后,陈华医生常常去看望老太太,发现老太太血压高了,就将她纳入高血压管理对象,定期随访。

  有一次随访中,老太太说大便有血,陈医生马上为其做了肛指检查,指套上沾满了脓血便,这是一个不好的征兆。陈华医生立刻启动转诊程序,与华东医院的专家团队联系,将老太太当日安排住进医院,经诊断她患上了直肠癌,手术相当顺利。

  术后的化疗期,陈华医生常常去看她,发现老太太表情冷漠,她常常独自发呆,很少感知和回应周围人们对她的关心,陈华医生担心她一个人躺在床上会胡思乱想,每次在查体后就和她拉拉家常,时不时和她聊一些关于自己的生活、家庭。老太太渐渐地眼神中开始有了光彩,开始和他人说话了,开始关心起陈医生了,并把心中的郁闷一股脑儿地全吐了出来,她真诚地对陈医生说:“我真的像重活了一次,从今以后,我要为自己而活,我这条老命就全交给你了。”

  “朋友之间”看病很方便

  对于签约病人来说,他们就是陈华医生的“老朋友”。这些老朋友不仅看病方便、开药方便、咨询方便,还能获得早预防早干预的服务。

  一般的病人只能开两周的药,而对于“老朋友”,只要是诊断明确、处于稳定期的慢性病,家庭医生都可以开一到两个月的药,免去了病人奔波之苦。

  陈华医生现场播放了好多图片,全都是她服务“老朋友”的一些故事。有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由于长期身患糖尿病老烂腿而行动不便,住在六楼的她根本无法下楼,陈华便联系了第九人民医院的医生一起上门为老人处理创面。有时候为老朋友们上门服务,陈华医生还会为一些身材肥胖的保姆们量量血压,帮助他们提高健康意识。

  陈华医生有一位签约病人,血压血脂比较高,血糖则始终在6.5到6.9的正常范围上限徘徊,两年多来,她一直对这位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始终没有突破7,从而避免了戴上糖尿病的“帽子”,“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是高危对象,如果由家庭医生照顾,可以延缓转变,或避免成为糖尿病人,专科医院大医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样的早期预防、早期干预,不仅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当好了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医保费用的管理者。

  陈华医生介绍说,家庭医生会定期到社区举办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例如糖尿病活动日、高血压活动日,一来二去,“新朋友”也会变成老朋友,“至少在长宁区,居民们还是很幸福的,每个居委都有家庭医生全覆盖,各位‘新朋友’如果没有家庭医生,可以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家庭医生。”陈华医生笑着说。   本报记者 金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专版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6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8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体坛轶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看专家不要找黄牛,找我!”
康健园/健康大讲堂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健康大讲堂B03“看专家不要找黄牛,找我!” 2013-06-03 2 2013年06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