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正如她本人所言:谁说法网冠军就不能在法网输球?!是的,谁都没有规定过李娜就不能输球,关键是,输球后,难道就可以随意拿人撒气?!
输了比赛,坏了心情,谁都可以理解。既然是职业球员,就得有职业的表现,不仅在赛场上,还有在赛场外。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但至少,自己要有意识,日后努力去做到。反以此为荣,甚至视为个性,似乎并不值得提倡。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职业球员,对职业教练,是一门学问。“冲动是魔鬼”,在冲动的情绪之下,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大多是轻率的、出格的,且没有后悔药可吃,后果很难消除。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说到这儿,再看有翻译的那几位中超外教,真算是幸运儿了——即使再愤怒,再出格,有了翻译适时的省略,翻译过程的缓冲,多多少少,对情绪化冲突的弱化,是有一定帮助的。
说到翻译,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穆里尼奥。一个当过翻译的个性之人,在短短8年之后就自己当上了主帅,不能不说是一位“神人”了——但就这样一位个性之人,对耍脾气,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穆里尼奥说过:人际关系,是成功奥秘中最关键的一点,而在职业体坛中,在场下对球迷态度好的,永远比冷漠无视球迷的挣得多!
也算是他的经验之谈吧。只是很多时候,嘴上说说,容易;真要每时每刻做到,可就难了。谁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失望愤怒时,需要宣泄口。要不然,这位名帅现如今,怎么就在西班牙混不下去了呢……
突发奇想,如果李娜有个翻译,大概情况会好很多,至少,很多情绪化的语言,可能就会被减弱,至少,不那么直接,不那么冲人。其实,火爆的脾气,在球场上是值得鼓励的个性标签,但是在场下,有时却可能成为阻碍沟通和交流的致命弱点。
看得出,作为名人,李娜已经烦透了被关注。但这就像是生活在一座围城里面:城里的人,想往外冲;城外的人,想往里挤;没的时候,拼命想要;一旦有了,又觉太烦……多多少少,都是人生的一种纠结吧。 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