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一年 请来名家
今年将跨入60岁的席夫,40年前获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大奖后,便成为国际舞台炙手可热的钢琴家。凭着在迪卡唱片录制的巴赫《十二平均律》专辑,席夫征服了国内钢琴学子和乐迷,他擅长的贝多芬、舒曼、巴托克等的录音版本,都成了许多人的最爱。然而,直到去年,席夫才第一次进入中国内地表演,在北京的音乐会甚至吸引了上海不少乐迷结伴北上。上海音乐厅在举办了波利尼、佩莱西亚、莱昂弗莱舍、傅聪等当代大师级钢琴家的音乐会后,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请来了这位名家。
“钢琴奏鸣” 中国神韵
席夫昨在上海音乐厅与青年钢琴家解静娴对话时说:“这次上海演出,演奏的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乐曲,尤其是巴托克的《钢琴奏鸣曲》,因为我和他都是匈牙利人,所以我对这首乐曲情有独钟。”他指出:“巴托克的这部作品较特别,结构受巴赫影响,曲式受莫扎特影响,又融入了民间音乐元素,使这首乐曲竟然与中国的五声音阶比较相似,最后一个乐章更是有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他还说:“幸运的是,巴托克还为自己的演奏录了音。他的乐谱虽然有数字般的精准,但听他的演奏录音,却如说话聊天般自然。”话题一转,席夫说:“这次演奏的舒曼《大卫同盟舞曲》,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他具有分裂的人格。不过这确实是首非常精致和迷人的乐曲,且有浓郁的文学气质。”为此他建议:“年轻的钢琴家要演奏舒曼的作品,最好多读些他喜欢的作家写的书。”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