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房产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是买房的最佳机会。看周围的人都很有钱,听听存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有钱舍不得买房。我义无反顾冲进去,按揭贷款买房。有钱的说风凉话:没钱买什么房,到何时还得清,还要支付那么多利息。同我一样没有钱的说,等赚够了钱再买。有点钱的在单位论资排辈等分配,不愿主动掏钱改善居住条件。养儿子的则说,生女儿买什么房,自己的房子等儿子结婚再买不迟。
到了新世纪,千载难逢的机会与这些人擦肩而过,一等再等,一错再错。正是因为养女儿,房子小不方便,让我有买房的冲动。我庆幸那时出手,不然的话,商品房买不起,安居房又不够格,那才叫胸闷。
购买红木
买了房,贷款压力缓解了,开始考虑购买红木家具。此前,我购买过红木的明式花梨圈椅。很经典的款式,镶嵌贝雕画,没地方放,寄放在母亲家里,这也是促成我买房的动因。红木市场在2000年极其低迷,老板做好的家具卖不掉。做好的大衣橱带两面镜子,老板手头有点紧,说便宜也要卖给懂红木的。缅甸花梨木民国式卧室家具15000元一套,我没还价,又花6000元拿了圆台,在他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买了矮式休闲花梨太师椅,为他解围,帮忙介绍卖出了好几套家具,让他有钱支付工资和购买材料。
多年后有同事朋友问那家具还有吗?我说那时让你们买,费了不少口舌,现在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需要才买
第一次房子买在外环内,房型有瑕疵,地段不满意,建筑结构有缺陷,电表功率太小,夏天经常跳闸,有了强烈的换房欲望。2004年机会再次降临,看好内环的房子,资产重组换环境、换地段,被人称为追涨。想法很简单,套住就套住,因为房子还可住,那时不怕套住,就怕买不到。
这时还有人在等房价跌下来,房价在调控之下缓慢推升,看好的楼盘要等下次开盘,我分析下来不能等,等来的价格肯定超过预算,需要是硬道理,买了开盘的现房。调控是空调,只是抑制涨价的速度,给一切需要买房人入市机会。谢谢有钱人不买房子,否则的话,他们一次性付清,房子不是那个价格,“重钱轻房”便宜了贷款一族。钱不在多,会借则灵。
简洁装修
一般装修是折腾砸钱。我突破传统装修思维,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堪称经典。每平方米装修费用350元,我称之为“一个人的DIY”,采用工业化成品装修。房子不大动干戈,没有买过原材料,把装修项目发包给各个成品商,实现工厂制造,上门安装。基础工程叫了泥水匠,完成墙地砖的铺设,安装好洁具,结账走人。“我的装修我做主”,装修工程有时间节点,完全根据“预算表”和装修“进度表”走,没有纠纷,不会被忽悠。实践证明,离开专业装修公司,也能完成装修。
装修到了装修公司手里,要敲墙、吊顶、做背景墙,恨不得推倒重来,无非是把工程量搞大,那么没有700元一平方米做不下。必须搞清楚家庭装修不等同于酒店宾馆装修,酒店宾馆是商业性的,为了吸引客人必须那样做,而家庭装修不要豪华,简洁装修,省钱省力又无污染。装修不在于花了多少,在于达到最宜居目的。
“递延支付”
信用扩展到耐用消费品,0首付、0利息何乐而不为。从电脑、空调、尼康D90相机、创维彩电、博世洗衣机,在适当的时间信用消费适当的商品,并不在意有没有补贴,需要就买。比如购买彩电,我看到LED新技术面世,但是价格很贵,老彩电能看则看,不赶时髦,一直拖到技术成熟,价格便宜一半才出手。更新换代,我跳过液晶直接买LED,省了钱买到新技术、高性价比彩电。信用消费的好处是先拿回家享受起来,“递延支付”让我没有压力,控制在不影响生活又能轻松支付的范围。
钱该用的时候就要用,钱不是省出来的。当初不买房,再省钱一辈子也买不了房子,我是消费买房两不误。中国老太和美国老太买房是编故事,中国老太根本没有按揭机会,哪来买房的事。我赶上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没有辜负这个时代给予的机会。虽然分房没有眷顾我,但我把握住了市场机会,一元钱当一元用。我钱不多,但是比不差钱的人过得好,所以心态很平。
顾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