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的莫家街,是西宁最古老的街道,这里面汤翻滚、肉串飘香,酿皮、炒凉粉、酸奶、油炸糕、面片、抓面、馓子、烤羊筋、胡拉汤、甜醪……简直是青海美食的浓缩版。
但要是有幸去青海人家中做客,或者到青海各地旅行,你会见识更多别处尝不到的高原美味。
流动盛宴老八盘
青海老八盘历史悠久,其诞生时间已经不可考。八盘意即八道菜,其实这八道菜并不固定菜式,更多的时候,它代表了青海人尊客的一种形式,是河湟地区宴席菜的统称;也正因为菜式不一定,才更容易推陈出新,制造惊喜。
青海老八盘由茶点、干果、冷碟、热盘、后四碗、汤、主食组成,入席前,先上茶水、糖果、干果和手碟;入席后上全盘和油、醋(一般装入大碗上放香菜,由入席者分别盛给坐席者);然后八个凉菜、八个热菜依次上桌(席间配上青稞美酒)。这八道菜品,必要按既定的程序逐一端上餐桌,这样的程序就像演戏一样,由序曲开始,经过高潮,最后进入尾声,令人眼花缭乱。
听老师傅说,过去大户人家的老八盘,得分两天吃完,头一天吃“全盘”和“八个凉菜”,第二天吃“八个热菜”。因为青海人好客,席间非得喝青稞酒,“全盘”一上来便开始大碗敬酒、吃凉菜,还没等热菜上来,主客就都喝醉了,所以,准备好的热菜只好第二天吃。
民以面为天
青海以面食为主,可以分擀面类、揉面类、蒸面类、炸面类、团面类等十几大类,其中尕面片、拉条子、馓子、糌粑等已是人尽皆知的美食了。
西北风味酿皮子也是典型的青海小吃之一,其实是一种凉皮,但不同于别处的酿皮,它色深、肥厚、韧劲十足,加了一种只产于青海的植物碱,再浇上各种调料以及用草果泡的醋,够辣够味。
青海“狗浇尿面饼”,名儿不好听吧?吃口绝对酥脆松软,无人不爱。制作这种面饼必须用半发酵的面团,烙的过程中用油壶如小狗撒尿般在饼皮四周点青油,才会产生独特口感和香气。
青海人做的馒头花样多,他们却不叫馒头,统称馍馍,比如花卷、油包、油饼、曲连、油香、炉馍馍、焜锅馍馍等等。焜锅馍馍看起来像面包,其实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粉等民间天然色素,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放入焜锅,埋在灶膛或炕洞内麦秆燃尽的火灰里。
半个小时后出锅,外脆内软,绽放如花。
奶香牛羊肥美
青海畜牧业发达,牦牛、藏绵羊、普尔山羊……高原辽阔,遍地牛羊,它们在丰美水草和艳阳繁花中长大,啃食野生虫草药材,肉质鲜嫩,是制作手抓肉的上品。
家中逢有喜事和贵客登门,青海人必以煮大块羊肉款待,堪称一绝,熟嫩,好嚼,油而不腻,作料不多,清水和盐而已,香味弥漫四邻。主人亲自用刀将大块羊肉剁成小块,最好的必定递与最年长最尊贵的客人。
至于用牛羊的肚、脑、肠、蹄,制作的杂碎汤,清鲜可口,肉香扑鼻,让人完全忘记世上还有减肥这回事。
与内地酸奶不同,真正的青海老酸奶是回民自制的,盛在小碗中,碗口盖一块小玻璃,滴几滴菜油,奶皮金黄,洁白如脂,厚得需要用勺子剜着吃;真正“饕餮级”的酸奶不在西宁街头,非得深入牧区,到牧民家里才吃得到——还有奶茶、曲拉和酥油,只有吃过这些,才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