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布朗利博物馆位于巴黎塞纳河畔,收藏有来自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各种原住民文化的原生态艺术精品。200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签定了合作备忘录。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凯·布朗利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味蕾的诱惑:中国烹饪与饮食”。如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面具·灵魂的艺术”则是两馆合作的延续,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世界文明成果的又一次有益实践。
面具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通而又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历史久远,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挥着不同的社会作用。非洲面具,往往作为调和人与自然的媒介;美洲面具,则更多地成为狂欢节装束的组成部分;亚洲面具,已然在戏曲艺术中编订成律,是不可或缺的幕间道具;大洋洲面具,则承载着先人灵魂的化身,是阴阳两界会面的重要手段。
就艺术角度而言,面具的材质、工艺和创意让人惊叹。木制、青瓷、皮革、玉石、藤蔓,甚至工业时代的塑料,都被应用在面具的创作中;编织、雕刻、彩绘、髹漆、刺绣等高超的制作技艺,使面具具有丰富的表情,或神秘庄重,或幽默诙谐,承载着时代与地域的记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为配合此次展览,法方策展人伊凡·勒·福尔于开幕当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同名讲座。讲座内容重点在于解读本次展览的诸多展品,并涉及一些未能展出的面具艺术精品,是对展览内容的重要补充。
陶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