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日夜播放邓丽君的歌
杨太太年轻时在师大念书,就曾经看过邓丽君的演出,对小小年纪的少女邓丽君印象很深,也可以说是她十几年的歌迷了,现在突然成为她的好朋友,当然是对她关怀备至。
邓丽君喜欢玉器,也异想天开地说要用玉碗来请客,问她会请谁呢?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成龙夫妇啊!青霞夫妇啊!”她用毛笔亲笔写了自己的名字作版,嘱咐刻在玉碗的底部,碗面则是雕龙和寿字,这一套玉材是老坑玉,加上刻工要一百多万,邓丽君说没关系,还是要做,她订了一套六个,他们还没有全部赶完,她就去世了,玉碗再也无法请她的贵客。他们舍不得卖掉,把它收藏在保险柜中,日本人曾经要向他们购买,出了数倍的价钱,杨家都不肯卖,对他们而言,这是邓丽君留下来的唯一纪念品。
有人问她,邓丽君到清迈来,是不是为了吸毒方便?杨太太义正词严地说:“绝不会的!她是那么自律严谨的人,如果知道你吸毒,她会骂死你咧!怎么会自己去吸?她非常自爱,最讨厌生活糜烂的人,她还常劝人要上进、要努力。”有一回,她们闲聊,她非常感慨地说,别以为她是一个人人称羡的名歌星,其实,她非常不喜欢这样的身份,不论再成功、再努力、再自爱,在别人的眼中也不过是个歌女。她一边说,一边哭得伤心,后来,杨太太才知道她是为了郭家的退婚而伤心,数年后那伤口的疼痛都无法治愈,伴随着她的自卑感深深埋藏在心底。
邓丽君也喜欢吃云南菜,有一回,杨太太介绍她的超级歌迷洪老师给邓丽君时,就约在三十年云南老店——新友饭馆见面,这儿有地道的云南菜薤菜、奶酪、牛肉干巴等。洪老师是搞建筑的,见面不久就表示既然邓丽君喜欢住清迈,她愿意送一栋单层的别墅给她,可把邓丽君吓坏了,连连拒绝;杨太太说邓丽君是绝对不肯占别人便宜的,即使知道自己很受欢迎,仍然谨守分际,从来不接受非分的馈赠。
新友饭馆有全套的邓丽君专辑,从她生前直到现在十几年来,只要开店就日夜不停地播放着邓丽君的歌,老板段应龙得意地说:“没办法啰!客人爱听嘛!不放,他们还要求听,总也听不腻!”这种情形不只是云南馆子才有,在泰国的中国饭馆双龙餐厅、风雅轩、小面馆,在泰北的美斯乐、满星迭、老象塘等几个大村落,任何一家饭馆都是日夜播放邓丽君的歌;几天的采访行程下来,一共吃了十几家不同的店,都不约而同播放邓丽君的歌。在那个时空听起来,感情是很微妙的,问老板娘为什么只播邓丽君的歌,她也说不上来,反正客人就是爱听,连外国观光客也指名要听这一首、那一首,仿佛她的歌与整个泰北的生活情境都结了根、融在一块。这样的感觉并非毫无关联,奇特的是,邓丽君对泰北的感情也十分特殊,从1980年,她就非常热心地奔走于那里。一位歌迷为了要一张邓丽君义卖的签名照片,喊价到十万元都没买到,最后财力不足,只好放弃,至今还引以为憾。
邓丽君曾经请梅坪酒店代租了一辆车,和史蒂芬两人开到泰北去,探望泰北的孩子们,了解他们在泰国不忘本、读中文、努力向学的情形,非常感动;回来后就打电话向她的弟弟长禧表示,她很想好好帮助泰北的小朋友,他们的物质条件不好,她想以什么名义给泰北难民村一些实质有益的捐赠,好让他们能过得更好。这心愿是她去世前不久的最后心声,邓长禧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头,邓丽君逝世之后,文教基金会始终支持着泰北华文教育,默默捐钱、兴学、修路,默默实现邓丽君来不及做的。据泰北的村民描述,的确有一对夫妻似的游客来关怀过他们,先生是高高瘦瘦的外国人,太太是美丽和善的中国人,他们还在泰北的村子里和村民一块儿吃了豆花,并一直询问小朋友读书的情形,村民并不知道这位太太就是邓丽君,他们在封闭的深山中,没有能力注意娱乐讯息,也没有任何视听设备,当然不知道有邓丽君这样的歌星,只是觉得这位太太好善良。
梅坪酒店对面的小面店老板夫妇也觉得邓丽君很亲切,好善良,她食欲好的时候,吃他们家的蒜油鸡肉面一次可以吃三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