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量一网调度
水质严密监控
记者:请介绍一下申城用水高峰的形势及有哪些措施确保服务供应?
顾金山:入夏以来,上海经历持续高温,极端最高温已冲破40℃,供水水量也节节攀升,7月24日再创新高达996.64万立方米。近日,本市日供水水量均在980万立方米以上。
今年夏季高峰前,全市各水厂、泵站主要设施、设备全面完成了检修、维护、清洗、清扫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并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市供水管理部门对各供水企业供水实施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监测监管,充分发挥多源互补、两江并举、一网调度等已有设施作用。目前本市供水情况总体平稳有序,浦东、嘉定、青浦、崇明长兴等局部地区存在的供水缺口问题,通过区域调度和加强服务等措施,也得到了较好解决。
记者:酷暑高温期,水质好坏始终是市民关注的重点,管理部门如何把好水质关?
顾金山:为确保高峰期间的供水水质,一是严密监测水源水、过程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全过程水质;二是加强水质变化趋势预测,做好应对准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三是强化加氯消毒,保证出厂水余氯靠近规定范围之上限,各水库泵站根据进水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补氯,确保管网末端余氯达标;四是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水质问题,对末梢水用户和用户投诉比较集中的地区采取适当放水等措施,全力确保用水质量。
41支队伍待命
20辆泵车排水
记者:全国不少地区因强降雨导致内涝,上海水务部门会采取哪些措施将暴雨造成的道路积水影响降到最低?
顾金山:上海城市排水设防能力按一年暴雨重现期设计,可以抵御36毫米/小时降雨;机场、陆家嘴、世博园等重要地区按3~5年一遇设计,可抵御50~56毫米/小时降雨。如果上海遭遇超标准的强降雨或台风袭击,或者暴雨分布不均等原因,也会造成部分地区、局部时段的积水。
为将暴雨造成的道路积水影响降到最低,水务部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 加快排水系统建设 “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计划新建和完善虹许路、龙华机场等28个排水系统,新增雨水排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郊区重点建设南桥、青浦、嘉定新城和大型居住区排水系统。
■ 更新改造排水管网 今年计划实施17个积水改善工程项目,上半年已完成了哈尔滨路、阳曲路等6个项目。
■ 开展全市下水道养护长效管理 排水部门将利用声纳、下水道电视等检测手段,每月对各区县下水道养护情况进行检测,每月通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复查、限时整改。
■ 建立和完善防汛排水机制 进一步完善排水泵站与下水道养护的“市区联手、泵管联动、网格化管理”防汛排水机制,进一步推进排水与市容环卫行业“行业联合、协同作业”的排水机制,增强防汛排水合力。
■ 及时处置排水突发事件 目前,全市防汛排水突击队达41支,人数超过300人,配有20台移动泵车及大量专业抢险设备。台风、暴雨预警发布后,排水突击队将迅速集结,随时准备应急抢排积水。以“百个志愿者服务队进一百个小区、一百个地下停车库”为主要内容,帮助群众解决排水急、难、愁问题。
雨污管网分流
减少河道黑臭
记者:上海河道已经经过多年整治,为什么部分河道还会出现黑臭现象?
顾金山:2000年起,本市水务部门滚动实施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村沟宅河整治、界河整治等工作,基本消除了河道的黑臭,但河道黑臭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有:
一是雨天市政泵站须开机将雨水排入河道,由于部分老城区仍存在雨污混接现象,且汇集的初期雨水污染浓度较高,导致城区部分河道短时性黑臭;二是上海有不少断头浜,断头河道的水动力不足、自净能力较差;三是郊区尤其是结合部地区,沿河部分居民、企业和商铺偷排污水的情况仍然存在。
记者:水务部门有何针对性措施?
顾金山:针对城区市政泵站雨水放江的问题,目前我们主要通过实施雨污管网分流、泵站出水口增加沉淀池等工程措施,通过优化引清调水方案及时改善河道水质。
针对断头浜河道黑臭的问题,主要通过水系沟通、调水泵闸等工程建设措施增加河道水动力,通过种植绿化提高河道自净能力。
针对部分镇村级河道黑臭问题,主要通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减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实施镇村级河道轮疏工作改善河道水环境。
水务部门还积极探索建立世博后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河道管理工作力度,加大正面宣传,积极打捞绿萍、水葫芦和垃圾漂浮物等,力争营造面清岸洁的河道水环境。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