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记者上午走访社区,探视各方相助下居民平安度夏——~~~
本报记者上午走访社区,探视各方相助下居民平安度夏——~~~
     
2013年08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上午走访社区,探视各方相助下居民平安度夏——
酷热中吃得安否?过得怎样?
邵宁 袁玮 姚丽萍 鲁哲
■ 杨浦区平凉街道八埭头居委的老年活动室是老人避暑的好去处 种楠 摄
  顶着火辣辣的日头,记者上午分数路探访社区里的老人、孩子、残疾人以及其他一些弱势群体家庭,他们是否得到方方面面的关照?是否平平安安度过这“最热的夏天”?

  杨浦区平凉街道八埭头居委老年活动室

  老弄堂突遇停电居民都来纳凉

  高温天,老弄堂里本来就局促闷热,再碰上停电,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平凉街道的八埭头是杨浦区老城区,至今保存着一排排老式里弄,不少房子还是上世纪初建的。今天一早,记者来到位于通北路134弄102号的八埭头居委老年活动室,凉风习习。30多位老人将3间屋子挤得满满的,“因为变压器检修,附近停电,许多老人都到这里来了。”居委会书记刘德庆说。

  87岁的阚长年在下象棋,他就住在附近,是被关爱员刘金妹从家里接来的:“我一个人住,儿子女儿常来看我,刘金妹也天天来看我。”不少老人都像阚老伯一样,是被关爱员接来的。在平凉社区,每个居委会的老年活动室都成为老人避暑的好去处。

  穿过一条小弄堂,记者来到122弄10号,高位截瘫的袁兴明就住在老房子的底楼。因为工伤,54岁的袁兴明已在床上躺了36年。他身上搭了条毛巾毯,干干净净的。边上,满头大汗的姐姐袁妹妹正在为他洗衣服。“全靠阿姐照顾他!”邻居说。7年前,父母去世后,为了照顾袁兴明,姐姐就搬来住在这里。

  躺在床上的袁兴明脸上露出笑容:“阿姐自己孙子不管,来照顾我,助残员戎强强经常来看我,还帮我送来了电动床、轮椅,我很满足了。”袁妹妹说,原来每月买成人纸尿裤就要花去200多元,从去年开始,残联的“中途之家”每月都送来成人纸尿裤、导尿管。最近,助残员又告诉袁兴明一个好消息:有一种进口的轮椅车,像他这样的瘫痪病人坐上去后,可以直立行走,价格3万元,残联补贴一半。现在,平凉街道已经为他申请了,到时他的生活质量就可以大大提高了。

  10时15分,离开袁兴明家时,弄堂里传来欢呼声:“电来了!”   本报记者 邵宁

  长宁区虹桥街道虹西菜市场小贩家——

  孩子参加街道专门开设的暑托班

  昨天晚上11时,长宁区虹桥街道虹西菜市场卖鸡的小贩尹作家,就出门到20多公里外的浦东进货了。今天凌晨二三时回到家,稍稍眯一会儿,5时多得到摊位上开工了。上午9时半,摊位上的生意淡下来了,尹作家顶着骄阳回家补个觉,妻子依旧守在摊位上。记者跟着他回到姚虹路潘家塔那个简陋的小屋。

  潘家塔是个即将要拆迁的棚户区,要不是尹作家在前带路,记者是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家的。那间12个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严格来说就是个“杂物间”,从亮堂的室外一下子走进幽暗的小屋,尹作家开了走道上的灯,记者终于看清房间的模样。门上玻璃坏了好几块,用报纸糊上;水泥地板黑得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屋里的能称得上电器的就三样:小电视机、一台居民送的小冰柜,还有只有半个外罩的电风扇。尹作家一家四口就是靠着这台老旧的风扇苦熬今年这个百年一遇的酷暑。“条件已经好多了,过去住的小屋只能放张床。”潘家塔住了10多年的尹作家似乎对现在的“住房”条件蛮满足的。“这张大床是老婆花8元买的棕绷,两个小孩就睡在旁边的小木板上。”这个山东汉子告诉记者,这几天实在太热了,他晚上就到虹桥路地铁10号线一个出口旁的草地上睡觉。“那边有地铁口吹出来的冷气,呵呵,冬暖夏凉的。”

  妻子要到傍晚才回家,有时下午尹作家会去摊位上帮忙搭把手。“活鸡生意不能做了,卖冰鸡生意少了三分之二,老婆一天守到晚,能卖一只算一只啊。”尹作家说:“好在街道很关心我们,菜场里所有卖活鸡的摊主都有补贴,市场还免了我们摊位费。今年夏天,又得到优秀外来务工人员每月的200元电费补贴。”尹作家告诉记者,“街道还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孩子开设了暑托班,昨天街道干部还带着孩子们参观玻璃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呢。儿子可高兴了,带回来好多小礼品。”

  本报记者 袁玮

  黄浦区淮海中路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

  3小时里步行上门看望8位病人

  8时30分,记者随淮海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冯晓帆从医院出发,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他要步行上门看望8位病人。

  在社区做了16年医生,最近5年,又做全科医生,冯晓帆要负责复兴中路、马当路以西5个居委会的近30张家庭病床,近30位病人,每周跟每位病人见一次面。

  上午见的第一位病人江老先生,是位90岁的老医生。江老先生和老伴是空巢老人,住在复兴路重庆路路口的老房子里。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来,步行五六分钟,就到了。“阿公!”每次见面,冯晓帆都会这么称呼他的病人兼同行。

  上门看病的时间,都是事先约定好的,江阿婆早就像往常一样,为冯医生准备好了茶水,大热天,冯医生人胖,更爱出汗,要多补充水分。阿公阿婆都有点担心,天太热,冯医生一直奔走在路上,吃不消。

  不过,让冯医生放心是,阿公阿婆不会舍不得开空调,他们知道该怎么保健养生。冯晓帆的病人80%以上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老人们节省,大热天也不舍得开空调。

  每次遇到“太节约”的老人家,冯晓帆都会说,开空调啊,别舍不得,热坏了身体损失更大。要是老人家还是舍不得呢?“我就会说,侬要是不乖呀,下周我就不来了。”冯医生这么“一吓唬”,还真管用。跟病人打了十来年的交道,就变得像一家人一样了,老人们可以不听子女的话,但不会不听冯医生的话。

  为江阿公听了心脏,开了一周的处方药,就准备去下一家了。那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88岁的黄阿婆患糖尿病很多年了,但心情一直很好,除了2岁的重外孙,每周她最想见的人,就是冯医生。

  “连续高温,上级部门和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特别操心家庭病床的病人。我们做医生的,走点路,出点汗,真没什么!”胖胖的冯医生乐呵呵的,一身汗水地又上路了。

  本报记者 姚丽萍

  闵行区食药监人员检查社区食堂

  大热天要让老人吃得安全

  查看食品原料进货台账、检查食品留样和工作人员的健康证……今天上午,记者随闵行区民政局和闵行区食品药品监督所的工作人员突击检查位于伟业路上的万科社区食堂。这个食堂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的老年人。

  监督员张红卫仔细检查后,给食堂负责人提出了“整改意见”,二次更衣室下水道堵了,需要疏通下。

  食堂的大师傅正在准备中午的菜。来社区食堂搭伙的大多是附近老年居民。天热后,来搭伙的老人明显多,最近每天有120多位老人来搭伙。赵志远说,现在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多,社区食堂每天供应一个绿叶菜,即使这两天绿叶菜价格涨得厉害。为了照顾老人,油炸食品几乎不做,一般都是红烧、清蒸。

  闵行区民政局老龄科科长袁月堂说,闵行区现有类似的老人助餐点55个。最近天热,各级政府部门特别关心食品安全,区民政局和区食药监所一个助餐点一个助餐点去检查食品安全。

  记者随后来到莘庄镇绿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多位老人过得挺开心。房间里的温度控制在28℃,电风扇轻轻地吹。85岁的鲍璨明和84岁的刘惠珠阿姨在喝茶聊天。

  鲍璨明说,每天上午8时,日托照料中心有班车来小区门口接她。在日托中心上午做操,看书看报,下午自由活动,一天还管两顿饭,到下午4时,班车再把她送回家。

  日托中心负责人马清华说,老人托费每月360元,包括理发、扦脚、洗澡、量血压体重,午后的粗粮果汁和各种活动。刘惠珠说,这个价格负担得起。记者了解到,闵行区类似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有20多个,它们都享受政府补贴。 本报记者 鲁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8版:健康/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0版:地产资讯
   第B11版:地产资讯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新民楼市
酷热中吃得安否?过得怎样?
三甲医院 门急诊量日均破万创新高
新民晚报特别报道A03酷热中吃得安否?过得怎样? 2013-08-01 2 2013年08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