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轮滑到滑冰
在上海,轮滑曾是风靡一时的街头运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大小小的滚轴溜冰馆成为不少青少年课余消遣的去处。而如今,随着大大小小冰场在上海的渐渐热火,不少习惯了轮子滑行的轮滑高手也加入到溜冰大军中来。从他们中,或许还能找到一些未来的滑冰明星。
在冰面上风驰电掣,90后小伙子韩骥彬看上去俨然已是一名滑冰高手。然而,这却是他为数不多的几次真冰体验。有着6年轮滑经验的小韩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在上海科技馆教新手轮滑,听说新开的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号称沪上最好的滑冰场,就过来体验一下,“说不定以我的基础以后能转型当滑冰教练呐。”
在专业教练眼中,有着轮滑基础的上海人其实对于真冰滑行有着天然优势。专业冰球教练王志强告诉记者,轮滑与速滑有一定的共通性,让轮滑运动员“半路出家”转型成速滑运动员,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飞扬”正计划着与沪上各个轮滑队合作,免费提供场地,希望培养一批新生代的本土速滑运动员。
世纪星滑冰俱乐部总经理郝创告诉记者,上海首支本土成人冰球队竟然也是从轮滑爱好者中组建而成。这支名为“大闸蟹”的冰球队成立于2005年,原本练习轮滑的成员在接触冰球后发现,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这支本土冰球队已在圈内小有名气,还经常与沪上的外籍人士冰球队比赛切磋,有时打得还挺激烈。
打冰球为未来
身穿全套护具,戴着头盔,打冰球如今成为不少市民培养孩子的新运动种类。吕女士9岁的儿子丁丁是世纪星俱乐部的冰球队一员。练习冰球,吕女士是为孩子未来打基础——考虑到以后会送儿子去北美留学,吕女士选择了在当地盛行的冰球让孩子练习,“这样孩子到了国外后,能通过运动迅速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
在吕女士看来,打冰球是项能锻炼身体的好运动。“丁丁接触冰球一年多了,现在男子气概强多了,而且更注重团队合作。”
美籍华人杨女士有一儿一女,她给两个孩子报了不同的培训班,大女儿欣欣今年9岁,是花滑队的一员;小儿子阳阳今年6岁,参加了冰球队。杨女士坦言,让孩子学习冰上运动,并非是想让他们未来从事这项运动,而只是培养孩子兴趣。女儿欣欣平时练习弹钢琴、舞蹈,练花样滑冰能锻炼她的肢体协调性,有助塑造身形;而阳阳是男孩,讲究速度和队内配合的冰球运动更适合他,参加冰球集体运动,能加速他成长,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挖掘出好苗子
和沪上其他一些商业冰场不同,奥运冠军杨扬在建造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前就许愿,希望能将自家冰场建成一所冰上运动学校,未来为上海培养更多专业的冰上运动人才。也因此,在日常冰场运营中,他们格外注意从爱好者中挖掘潜力股,尤其是在其成名的短道速滑项目。
相比花滑和冰球项目,速滑在普通消费者中开展尤其不易。冰刀长、速度快、危险性高、所需场地配套设施要求高……种种制约让速滑成为多数商业冰场不愿意碰触的项目。憋着一股劲,杨扬不但在冰场开张初期就购买了全套速滑设备及冰刀,还从大江南北招揽来自己昔日的队友,于虹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她已在日常培训中发现了7名7到12岁适合练短道速滑的苗子,其中甚至还有一名在沪上学的韩国籍女孩。每天冰场开始营业前腾出1小时,对他们进行速滑的专业培训。他们的速滑训练也吸引了不少来冰场进行初级培训的孩子,“从兴趣着手开始推广,相信未来速滑运动在上海一定会有不少爱好者。”本报记者 厉苒苒 实习生 沈佳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