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静安寺附近的小区里住过好些年,静安寺的素面是我小吃中的首选。素面有一种特殊的清香气味,吃来爽口开胃,久吃不厌。
可惜静安寺素面早就离我们而去,再也吃不到了。有些好东西,在它消失的时候更让人感到难舍难忘。现在,每当我经过静安寺,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和遗憾。
近来,听友人介绍,愚园路上近镇宁路口,开了一家素面店,店面不大,但素面好吃,有位老顾客吃着吃着竟然流下了眼泪,她说的是:“静安寺素面的味道终于回来了!”
我随即去尝鲜,发现店堂不仅清新整洁、还充满亲和力。老板告诉我,他从小喜欢静安寺的素面,几乎天天去吃,还和煮面的大师傅聊得很熟,无意中也学得了煮面的手艺。他一直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要开一爿素面店,一定要把这份留存在儿时舌尖上的美味追回来……
从舌尖上的味道,让我想起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盖叫天先生请我和几位老朋友去小吃,当年上海福建中路(旧名石路)近九江路口,有家天津人开的小吃店叫复盛居,店面并不大,名气可不小。盖老是这里的常客,店里伙计们都认识他。我们在方桌四周坐定,盖老对伙计只需说“老规矩”三个字,不一会儿,伙计就端来刚出炉的火烧,加上卤肉、拌鸡丝和酸辣汤。盖老给我们示范:剖开火烧,夹几块卤肉和鸡丝,他边示范边说:“就这样一口饼一口汤的,叫你吃了永远忘不掉。”
据说,1956年曹聚仁从香港回到上海,专程赶到复盛居,只见小店风貌依旧,当年的小伙计都成了胖伙计,曹老如见亲人,吃完点心,买了一大包火烧和卤肉带回家。后来,复盛居易主,面貌变了,店名也不见了,满街都是眼花缭乱但十分雷同的食品服装,再也闻不到火烧和卤肉的香味了。
从静安寺素面和复盛居令人难忘的味道,使我想到,要销毁一样美好的事物太容易,而建造一样精美的作品却很困难。梁思成、林徽因旧居说拆就拆,而高楼上的那套“空中花园”,尽管居民们怨声载道,却可以“岿然不动”好多年。
我以为,给人们留下好味道,决不是一件小事。舌尖上永远难忘的好味道,是美好生活的反映,是热爱文化的表现。尊重人们的美好记忆,就是尊重人们的美好生活,保护好一件美好的物品,应该如同保护生命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