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打好电话啊!”——坐进出租车里,司机说。
是个崇明人,一通家乡话跟人聊,话毕,开车。这半路都是他在讲自家的故事。刚才很急地跟妻子通话是安排他老母的事情。他兄弟姐妹4个,母亲轮流在每家住二个月。前段时间90岁的母亲跌断了腿,用石膏绑着。他母亲在他家住满了2个月后,应该轮到他二哥那住。二哥已经离世,只有寡嫂在,但寡嫂的房子在修,她眼下住在他家里。
“那样意味着你母亲在你家继续住下去,这没有什么呀。”
“是的,而且我母亲最喜欢住我这里。问题是我老婆在市区帮儿子儿媳带一岁的孙女,为了老太太,已经回乡下住了二个月了。不回市区的话,小孩怎么办?”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司机是个厚道人,从叙述的语气一望即知。母亲的脑筋已经不清楚了,吃药也不管用,但最听他这个小儿子的话。以前为了不让她瞎跑,他买了毛线,剪断,让老人家一段段结起来。母亲干起来很高兴。
“你怎么想出这种办法呢?”
“电视里看来的!”
有时候听话多的司机唠,有时候主动跟司机聊。的哥的性格大多直爽干脆,爱恨分明,快人快语,嫉世愤俗。能吃苦受累而又不用纠缠于单位人际,这样的性格大多是独立不羁,爱自由。再好的客人也不用做朋友,双方礼貌客气是美好的缘分,赖账醉酒或者颐指气使的,算倒霉。他们见识了各色人等,对社会结构习俗风气了如指掌。如果你想遇人谈谈这个城市,的士司机是最佳的人选。当然,爽朗的给你爽朗的笑声,阴暗的给你阴暗的回答。
在冲绳的晚上,回酒店,陪我们的日本朋友一坐上出租车就跟司机聊天。叽叽呱呱,那个热烈与默契哟,仿佛是几十年未遇的朋友。也许这一路上,不能说母语把人憋坏了。也许我们听不懂,就更能欣赏他们交谈的那个愉快劲儿。到了目的地,付钱,告别。也许这辈子从此不再相见。
一段路,一段缘,挥手,再来。挺酷的。
“我开了20多年车,只有一次,二次遇到同一个客人,隔了三年。”
“你还记得那个人,三年后?”
“是的。”
“那他也记得你?”
“开始没有,我说话,他就认得我了。”
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对话是半年前,去很远的机场大巴总站取我忘在车上的东西。坐进出租车,司机就开始骂前面一个女的,一路埋怨他开得不对,车费多算了,等等。“小眼睛女人刁,大眼睛女人,像你这样的,比较没有心机。”——听了乐不可支。
司机有绕舌的和不吭声的。
几天前乘车,一路无话。想快到目的地十字路口,再告诉司机。“讲呀!你要到哪里?”——司机高声怒吼。吓了一大跳。轻声道出,不予计较。40摄氏度的高温,还是彼此原谅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