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运笔如飞写出“荦荦大端”(清楚、分明的样子;荦,音“洛”)的杭州男生刘浥尘被现场观众唤作“男神”,他说能走这么远,只因热爱阅读,哪怕是“黄页”。
大量阅读
当刘浥尘从容写出“枭首示众”、“核苷酸”、“斧钺”、“尥蹶子”、“神龛”后,这个长着可爱圆脸,戴黑色方框眼镜,神情自若的男孩已然获得观众喜爱。
对于自己被封“男神”,刘浥尘难掩骄傲,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的阅读经:“从小特别喜欢看书,就算很厚的那种电话本记载全城所有电话,也能看一整天。道教、哲学、武术方面的书籍略有涉猎,平时看一些纯文学类型,有时候会看通俗文学,比如说玄幻之类的。我还看些佛教、道教的资料。还有六祖谭经、金刚经、道德经,首先是老子,还有庄子那几篇。大概就是这样。”大量阅读和主动求知,是刘浥尘等选手的共性,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的考词涉及历史人物、生物化学、民俗土语、科技术语等等,却往往被这些孩子轻松化解。
涉猎广泛
刚到北京,导演组搞了一场彩排。谁都没想到,刘浥尘当时第一个就被淘汰下来,他没写出“滦河”,是天津附近的一条河流,南方孩子很少有机会知道。杭州外国语学校带队的教务处副主任倪江马上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识字比赛,更是关于民族文化的总复习”。他分析说:“死记硬背式的速成肯定会有效果。但是如果没有平时的大量阅读积累,一定‘行而不远’。”所幸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是学校保持多年的传统。语文老师苏云生告诉记者,每个寒暑假,学校都推荐阅读书目,散文小说、政治经济、西方哲学、民族传统、艺术美学等等。学校要求学生每月至少细读一本,做读书笔记。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