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儿子患的是儿童抽动症……”听到医生的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我顿时就傻傻地愣在那里。我很莫名其妙,只听说过多动症,抽动症是什么病还真不知道。刚开始以为是医生小题大做,我拒绝给孩子吃药,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日子继续往前走着。可是,孩子由最初偶尔眨眼、甩甩胳膊发展到频繁地用力眨眼,嘴巴、鼻子、四肢也开始抽动,而且脾气越来越暴躁、还老是说脏话。
有一次,孩子像命令似的要我做事,我没理他,他就发脾气,嘴里还秽语连篇,我打他了,他居然还手打我。那天我哭了……后来他又认错了,说不该还手,那天特别听话。
我不明白孩子究竟是怎么了?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狠狠地大哭了一场,我知道孩子没有错,我去了书店,只要当时书店有的关于儿童抽动症、儿童心理方面的书我都抱回了家,我必须先把自己武装起来,才有信心有力量帮助儿子改变。
后来我才知道,抽动症的孩子一般智商没有问题,他们比较敏感,容易情绪化,所以这类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关心以及及时的心理疏导。那个时候我也已经明白了不能把抽动症看作一个简单的疾病,它需要长久耐心地去对待。
有次接孩子放学时,老师跑来跟我说,“你家儿子上课不定神,同桌的家长说跟他一起变坏了,要求调换座位……”我心里哇凉哇凉的。
后来,我又带他去了儿童医院。儿子在这一点上还是非常幸运的,碰到一个好医生。医生跟我说:“我们医生对孩子的治疗固然很重要,但你们家长的关爱和护理更重要,一定要多爱他,多关心他,多带他到大自然中去。”他只告诉了我一个简单的道理:爱,可以帮助孩子治疗。他的话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态度。
此后我便全身心投入到帮助儿子康复的行动中,除了定期带着儿子去医院接受治疗,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同样进行。有天晚上,孩子放学回家吃晚饭后要睡一会儿,我和他爸爸赶紧叫睡去。大概半小时候,叫他叫不醒,迷迷糊糊地说:好累啊!还想睡。我们就又让他睡了。晚上9点多,他忽然醒了,闹腾着说我们怎么没叫他起来写作业。好一顿安抚,他才又睡着。10点多,我和他爸小心翼翼地给他按摩,他迷迷糊糊地问我:“妈妈,我到底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因为你是小孩子,神经系统还没长好,这时候你平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一时就改不过来了。只要你慢慢调整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过些天这个毛病就好了!"人的自我暗示力量很强大,想自己能好就真的能好,尤其是在精神方面。他听了之后就没有焦虑的情绪,安静下来了。
如今儿子好多了,异常的抽动动作基本都没有了!性格和情绪也比从前大有进步,我也能在他的脸上看到笑容了。连他自己都说:“妈妈,我不像以前那么难受了,我是不是快好了?”我把他搂进怀里亲吻他,抚摸他,并告诉他:“是的,你很快就能完全康复了,妈妈会永远陪伴你并爱你。……”
爱在传递,让我们携手用爱战胜抽动症。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技术协作联盟、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用爱筑家——寻找‘最感动抽动症儿童家庭’”公益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欢迎广大儿童抽动症家庭及关爱儿童抽动症的社会人士向本活动组委会投稿,将有机会获得10000元亲子健康援助基金。活动详情请致电:021-6567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