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规矩不破不立 逆光剪影大变样
梁玉萍
▲ 《白与蓝》摄影:卢善成 白色与蓝色半透明背景板,灯光从后面射向前方,半透明板产生了柔光和光的反射作用,璃杯形成奇特效果
■ 《建筑的线形》摄影:卢善成 摄于1933老场坊,亮背景,突出建筑的线形与对比,对称构图,突出建筑的庄重
■ 《影的魅力》摄影:高卢人强烈的侧逆光,形成画面的光影的效果,使简单的物体,构成有趣的画面
■ 《旗袍的印象》摄影:兰翔 摄影按亮部曝光,形成剪影,突出对比的效果
  ◆ 梁玉萍

   正因如此,有时候传统被打破未必不好,反而能产生不一样的美学。我们都知道,在阳光明媚的大晴天里,进行室内拍摄往往会看不清楚,但是如果是刻意要强调出建筑本身呢?很多人都去过的1933老场坊充满了故事,无数巨大的窗户是上海曾经辉煌的工业进程中一道常见的风景。在《建筑的线形》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老厂房建筑特有的面貌,更是在室外强烈的光线下,更直观地看到了弧形墙体造成的经典对称构图。要利用逆光产生特殊的效果,首先就必须考虑到拍摄对象被逆光照亮的部位,让想要突出的部分看起来更加鲜明。同时,精准的计算还能减少主体身后明亮区域的面积,排除这些区域的干扰。有意思的是,这幅作品不仅是单纯地刻画了建筑线条,更是透过大面积的透明玻璃,让室外的高楼和水塔成了“画中画”,一种透古观今的视角油然而生。

  除了借助自然光线的角度,很多时候,逆光剪影都是出现在摄影棚中,就如《影的魅力》那样,带有褶皱的绿色布景下,三把梳子组合成英文“N”字形,而真正的主角却是它们在强烈的侧逆光照射下形成画面的光影。整个画面安静却精致,虽是简单的物体却透出了浓浓的韵味,让人不得不感叹,有时候滤去纷繁复杂的修饰反而更有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画面中虽然实物只有梳子,但光影却显得更有质感,这不得不归功于整个背景的营造,当逆光从右上方打下来,梳齿之间细密的纹路变得更修长,好似一帘幽梦般,柔和而梦幻,十分有趣。

  有的时候,光照所能产生的效果不仅与光线本身的角度选择有关,物体的选择也很关键。我们知道,逆光会使拍摄对象的正面变得阴暗,那如果主体本身就是透光的呢?《白与蓝》正是这样的代表,巧妙的背景构思让作品充满神秘感。在背景板、玻璃杯以及底部透明板三重折射下,简单的蓝白两色被分割成好几个部分,再加上玻璃杯的弧线,对称的色块顿时成为了主体。这种透过具象物体来突出抽象几何的表现不但没有露出逆光的缺点,反而让人感到画面整体的通透,让人印象深刻。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光线变化产生的无限可能,同时也可以发现“人工制造”的魅力所在。每个拍摄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展现自己独一无二的视角和意识,因此像这样不遵循中规中矩的保守拍摄手法,而是大胆地尝试逆光剪影这样的“铤而走险”,正是摄影爱好者最喜欢做的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报道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报道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民生上海
   第A18版:民生上海
   第A19版:民生上海
   第A20版:民生上海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规矩不破不立 逆光剪影大变样
为生活 剪个影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B11规矩不破不立 逆光剪影大变样 2013-09-28 2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