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单纯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摄影者在作品中的思考,就像逆光技巧有着它局限的使用情景,但是利用得恰当,作品也就活了。
一说起逆光技巧,很多人往往会局限于一些风景和人物的拍摄上,的确,在朝阳或者夕阳的自然光线斜照下,影不再是光的陪衬,它反而成为了主角,让人能够欣赏到不一样角度的风景。当我们不再以“光”的角度思考,而是站到“影”这一边,有时候反而会更有意思。
除了静态的自然风光,有时候利用逆光剪影去发现和捕捉都市的日常生活中那些隐藏着的美好也是摄影者才能体会到的乐趣。很多时候,在寻找拍摄对象的时候,我会发现利用不同手法就能让常见的东西变得精彩。比如很多海报图片常用的几何构图就能在逆光的帮助下完成,比如《白与蓝》这个作品,我使用了一块白色与蓝色半透明背景板,然后让灯光从后面射向前方,半透明板产生了柔光和光的反射作用;而作为主体的装着水的玻璃杯,又成为了第二道折射点,将水与空气隔成两段,产生了蓝白色格子状;最后,作为底板的玻璃层又使得玻璃杯产生了倒影的效果,顿时让整个画面分割成了三个层次,形成了奇特的效果。这样的拍摄角度并不复杂,而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充满了几何美,简单之中却蕴含了丰富的思考,就像拍摄技巧一样。
打破约定俗成,恐怕是摄影意识创新最初都要跨出的一步。无论是相机本身的飞速革新,还是拍摄对象的日新月异,都需要拍摄者不断变化摄影意识才能让摄影始终保持着影像艺术的活力。对于上海城市印象的记载,我始终觉得镜头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对历史风貌的真实记录,还应该在画面中注入一些精神上的传承,我认为这是摄影所肩负着的文化意识。就像逆光产生的剪影效果,它模糊了城市主体司空见惯的模样,更加突出的是平时不太被人关注的线条、形状之类的,由此产生“熟悉的陌生感”,不是更能提示人们,哪怕是一成不变的风景也是千人千面的吗?
逆光不好拍,尽管如此,能这样为生活剪影,我却感到更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