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也叫千张,东北则称之豆腐皮或干豆腐,不过寻常的豆制品而已。我最爱的却是百叶包,百吃不厌。
最初吃到百叶包,是在南京一所军校的食堂里,节假日加餐,必有这道菜,蒸笼里蒸出来的,大得夸张,堪与一块镇纸匹敌,蒸得油光锃亮,让汤汁熏染成好看的酱红色。一桌八人,每桌不多不少正好八只。我不爱吃肉,也不喜肥腻腻的盐水鸭,目光便盯紧了那一盘百叶包。班长是东北人,善解人意,说他家就是做豆腐的,豆腐皮早吃倒了胃口,哪有大鱼大肉好吃解馋,说着就将他那只百叶包夹了给我。我真是打瞌睡遇上了好枕头,道一声谢,张嘴咬一口,满嘴都是肉糜的芳香和百叶的柔韧,醇厚又甘美,一点不觉得油腻,那滋味实在是美极,两只硕大的百叶包下肚,连打出来的饱嗝都好闻。
此后,每次加餐或会餐,我都会多吃一只百叶包,慢慢地竟馋上了这道菜。以至于在我们班里,大家都知道我对百叶包是百吃不厌,都争着将自己的那一块夹给我。我只得抱拳,一一道谢,实在吃不了啊,下次,一定吃你的,一定!那时的同学情就是这样真挚淳朴。只是军校毕业后,分到山西老部队,又调换了几个单位,却再未品尝过苏浙一带并不算大菜名菜的百叶包,在想念军校同窗的时候,再想起那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百叶包,不能不算是一遗憾了。
其实做百叶包一点不难,五花肉或猪前腿肉细细切了,最好不要用机器绞,掺入葱、姜,两把大菜刀“乒乒乓乓”剁碎,再磕两只鸡蛋,加点细盐、淀粉、料酒、白糖、生抽,拌好,就成了肉馅。将备好的百叶用开水焯一下,去除豆腥,切成正方形,用筷子取适量肉馅包进去,沿对角线包成春卷形状,封好两头,以白棉线捆扎就成。
将百叶包装盘,入蒸锅,一锅开水“咕嘟咕嘟”蒸至七分熟,看百叶包定型即可取出。再入砂锅,加水,酱油,香葱,最好加些排骨汤,大火烧,文火煨,直至阵阵香味诱惑得你垂涎欲滴,想不揭锅都不行了,赶紧关火,再忍耐一会儿,可别烫着了。小心地夹一块,热气蒸腾中,边吹,边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小口,开始还是百页多肉馅少,但那股子鲜与香已经在刹那之间一下唤醒了舌上味蕾,再大咬一口,嘿,全是猪前腿肉的嫩、腴、香,以及百叶的柔与韧,两者水乳交融味至溶融的那股子鲜与美,细腻与爽口了。比当年军校里品尝到的还要让人解馋!
如今,百叶包已成了我的拿手菜,家里来人到客,总想露一小手,让客人大饱口福,也博得大家的交口称赞,而我在品尝自己的得意之作时,总会想到当年军校里的那些老战友,好同学,不知天南海北的他们是否还记得有一道菜叫百吃不厌百叶包?
顺便说一句,如果不喜红烧,也可不用酱油,烧出来一样可口。如果肉馅多百叶少了,可以做成肉丸,反之肉馅少百叶多余了,做成大煮干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