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里,博物馆大多都是被动等待的状态,何时能做到游客们过足眼瘾的同时,还能玩过瘾了选件纪念品带回去?
“火辣辣的太阳一晒,刹那间让我想起,孩子的暑假来了。多么令人羡慕的暑假啊,可孩子们的小脸全都笑不起来,因为无处可去。”一位家长在博客中无奈地感叹,他痛感创意的缺失正是时下城市博物馆、少年宫的短腿所在,他说“其实博物馆旧一点也没关系,关键是要有创意。”
博物馆,不能仅靠拨款过日子了,要从意识上动起来。这样,我们的博物馆就会吸引创意阶级。那些整天发呆的人,只管在这里发呆;那些喜欢阅读的人,随便阅读,说不定他们哪天就想出了“按钮博物馆”的主意。被称作“按钮博物馆”的德意志科学技术博物馆创建于1903年,其特点是观众直接按钮操作,观赏、琢磨展品,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因为其亲民的参观方式每年吸引了150万观众,其中一半是学生,约有9000个班级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前来集体参观和上课;外地居民往往举家来慕尼黑住下,一连参观数天,博物馆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类终生学习的无声课堂”。
反观我们的多数博物馆,即便是假日也冷冷清清,难道真是无内容可看?非也,这次上海博物馆的克拉克画展足以说明只要有好内容,观众自然哪怕知道人多也会扎堆地来。关键还是要特别,要新颖。再说上海的玻璃博物馆,作为一家民营博物馆,多少是有些“先天不足”的,可是它开馆以来却一日日兴旺起来,就是因为这里不但可看,还可做,只要愿意躬身动手,就能做个杯子、盏子带回家。最近,他们又在谋划“水晶教堂”中办个性婚礼,在玻璃水族馆中看海洋生物。还有虹口区的灯光秀,在1933里弄的,好多市民乘一个多小时的车来看,就8分钟,结束了,心满意足、意犹未尽,它们“靓”的原因,都是创意取胜。
无论是否有资金支持或是雄厚馆藏,关键还是要靠创意的策划,才能让这些好东西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