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凝神于青山绿水,有所垂纶而乐不可支,无所钓获亦怡然自得,心宁静,思幽寂,情超然,这是古代文人墨客垂钓的雅趣所在。悠然自得的垂钓情趣也为吴门画派领军人物、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喜爱,嘉树堂所藏《垂钓图》即是这样一幅气韵生动,超然脱俗的作品。文徵明以娴熟的笔墨画天高云淡的自然之景,更是以“渔隐”为主题来表达自己归隐、淡泊的精神追求。同样表达这种心态的,还有沈周的《垂钓图》,其不仅是幽静、闲适生活场景的再现,更是这位“大隐于市”的吴门领袖淡泊名利、超然自得的生命状态的表达。
文人之画,不在蹊径,而在笔墨。陈淳一改明代中期沈周、文徵明“作画以理”之风,创自然蹊径(山川丘壑之形态)与人工笔墨分道的第一个分水岭,将笔墨权威发展到董其昌之前的至高地位,《秋江千艇图》画法一贯陈淳的“散淡”风格,产生画境。构图“散”,松木楼阁、江心舟行、远处浅滩散居画面,给人印象深刻,而画面所留的空白及墨色之淡,也格外加深“散”的印象。结构之“散”,点落石间便为树、其叶无须沾枝的气顺笔落,依墨而成。陈淳天机灵性的水墨写生之趣引导了文人水墨的创作之势,其大写意花鸟形态则更为成熟,“白阳青藤”并题,是后人对文人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认定。殊不知,其鲜为人知的水墨山水淡墨欹毫,亦有别样情致。
研究中国书画史,风格的观念固然重要,但品味似乎更重要。折扇在明代流行以后,即成了文人墨客挥毫点染之物。嘉树堂藏扇的重要之处,就是它几乎网罗了吴门派的所有作者,集中而广泛地展现了文人的情志和品味、闲居和酬唱的各个方面;它具体而微,却让人见微知著,在明代绘画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