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10年更佳”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本届论坛主席邵志敏介绍说,以经典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策略为例,传统乳腺癌疗法认为,对于绝经前、年纪较轻(小于40岁)、并且有淋巴瘤转移的乳腺癌高危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但新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10年期的效果,要显著优于5年期的治疗,而且患者的生存率会更高。
尝试化疗药与靶向药“有机结合”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这些年得益于分子靶向治疗的高速发展,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能适用靶向治疗,传统的乳腺癌靶向治疗亦有其“盲区”。临床数据表明,作为乳腺癌治疗最成熟的、最经典的HER2靶点,却有将近20%-30%的乳腺癌病人接受该靶点靶向药物赫赛汀治疗后产生了耐药性。这一类病人怎么办?邵志敏指出,已有临床试验,尝试将化疗药物与赫赛汀联合为耦合药物,即在临床上实现化疗药与靶向药的“有机结合”。同时,新的靶向药物目前也正在不断研制中,例如针对PI3K/AKT通路的诸多新药物,在临床前数据显示出优势,预计将来会应用于临床。
邵志敏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乳腺癌并不是单一的肿瘤,而是包含着众多亚型的病种。单一方式、单一途径的治疗方式,将无法满足女性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需求。
据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近年来,本市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年增长量一度达到3%-4%。乳腺癌以超过70/10万的发病率,成为女性癌症中头号“红颜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