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得知茅善玉因成功塑造沪剧《雷雨》中的繁漪形象,获得“二度梅”,打心里为她高兴。自设立这一高规格的特别奖项以来,她是上海戏剧界获此殊荣的第二人。三十年雕琢玉成器,经过长时间艰辛努力,她又一次登上戏曲表演艺术的高峰。
茅善玉在上海早就是家喻户晓的戏曲明星。1981年刚从上海沪剧院学馆毕业、十八岁的茅善玉因出演了沪剧《一个明星的遭遇》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戏曲舞台冉冉升起的最耀眼的新星。不久她主演的沪剧电视连续剧《璇子》又引起轰动,风靡全国,蜚声海内外。她的那首《金丝鸟在哪里》的优美插曲在浦江两岸街头巷尾到处传唱,很多青年人把清纯俏丽、充满灵气的茅善玉当作自己心中的青春偶像。
1984年茅善玉主演的反映当代青年生活、爱情和理想的又一台好戏《姊妹俩》打响。这个戏里,茅善玉用她纯真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辛蓉这个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同年这个优秀现代剧应邀赴首都演出,誉满京华。茅善玉被邀请参加首都庆祝建国35周年的盛大庆典,站在载歌载舞的彩车上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邓小平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检阅。对于一个刚过二十岁的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崇高的荣誉!
紧接着,从《魂断蓝桥》《弹吉他的姑娘》《牛仔女》《碧海青天夜夜心》《今日梦圆》到《董梅卿》,她的表演连续跨越新的台阶,成绩和荣誉使人目不暇接。全国现代戏会演演员一等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大众电视最佳女主角金鹰奖、上海青年演员会演唯一的特等奖、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和两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等一顶顶金灿灿的桂冠接连戴到她的头上。她成为沪上同时代青年演员中获奖最多、奖项最高的一个。
2002年初,在领导和同事的殷切期盼下,四十岁的茅善玉挑起了沪剧院院长重担。这个当时上海国有文艺院团中最年轻的法人代表,在走马上任之际曾说,她既要当好院长,又要当好演员。如今十年多过去了,沪剧院各项工作取得的新的成绩引人注目,人们还欣喜地看到,茅善玉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从《石榴裙下》《大红喜事》、《生死对话》《瑞珏》《露香女》《雷雨》到《敦煌女》,几乎一年主演一个新戏,她在沪剧表演艺术中不断开拓新的领域,进行新的创造。
就拿她这次荣获“二度梅”的《雷雨》演出来说,女主角繁漪历来被认为是性格复杂乖张、情绪跌宕多变、很难把握的角色。当年丁是娥演来生动逼真、曾有“活繁漪”之称。茅善玉以自己特有的悟性和别开生面的体现,在沪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繁漪形象,因此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很高评价。
在茅善玉眼中,无论角色的性格和感情多么错综复杂,总有脉络可循。她在繁漪的思想行动中理出了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对爱情自始至终的执着追求。繁漪对周朴园的从克制忍耐到叛逆反抗、对周萍的从委曲求全到刻意报复,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发生、存在和发展的合理因素。正因为找准了角色性格、感情、行为的内核,她在台上的行动充满自信,对角色的演绎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沉稳大方,丝毫没有给人生硬做作的感觉。
获得“二度梅”,是刚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茅善玉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对艺术追求永不满足的她来说,这当然不是一个句号,而是意味着新的开端、新的起点。
十日谈
沪剧春秋
历数60年动人华章,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