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王震坤
在江洋畈流连一整日,下午茶选在东坡居最惬意。西湖的好,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水光山色是她天生丽质的外在表象,西湖十景之无一处无来历的人文积淀才是她内在的精魂。以这一种天人合一的景观特性来观照江洋畈杭帮菜博物馆,东坡居算得上是畈上最得西湖神韵的处所。
起名“东坡居”便是大有讲究。杭州人对苏轼的情感有别于其他任何历史名人,这一点在林语堂《苏东坡传》里讲得最明白:“杭州像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不只是杭州的山林湖海之美,也非只是由于杭州繁华的街道,闳壮的庙宇,是由于他和杭州人的感情融洽,由于他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他对地方建树良多,遗爱难忘,杭州人爱之不舍,以为与杭州不可分割……在你泛舟于西湖之上,或攀登上孤山岛或凤凰山上,或品茗于湖滨酒馆中,你会听到杭州本地的主人嘴边常挂着‘苏东坡,苏东坡’。”作为好官的苏轼,活在西湖的苏堤春晓里,作为洒脱淡定的文人苏东坡,则活在与杭州相关的锦绣诗词里,以及百姓酒菜饭桌上的东坡肉中。所以,杭帮菜博物馆只有将每一个空间都有面朝江洋畈自然景观大面积落地窗的餐馆赋予“东坡居”,方不辜负杭州人心中的苏东坡情结。
我选了水榭一般的闲情偶寄厅。这里,层高极高,有两面墙为落地透明玻璃,走出玻璃门,设有铺着木地板的户外活动空间,悠闲的遮阳伞下,撑着些许藤桌椅,周边是江洋畈景致最美之处。正直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的好时节,畈上的植物霜染后五颜六色的,野菊花一丛丛自由自在地到处开着,木栈桥下湿地小溪的潺潺声若隐若现,伴着或近或远不知名儿的鸟的鸣啾。在这样难得的宁静里,不要忒多,只要上好的龙井一杯,略加茶点小食稍许,与朋友聊天、玩牌,或兀自上网、读书,一下午做个散淡的人,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待到风气转凉的日落时分,回到厅里,在满壁霞光的玻璃墙内吃晚饭,你会点一桌大鱼大肉肥腻荤腥吗?不是不可以,菜单上样样有,只是若要对得起“闲情偶寄”这个厅名儿,还得是“蔬食第一”——这是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的篇首语标题,彰显他“脍不如肉,肉不如蔬,渐近自然”的饮食之道,也是东坡居向这位在杭州居住过很久深谙生活美学的清代学人致敬的一道菜肴。
被叫做“蔬食第一”的其实是盐焗笋:一个象征黄土丘陵的粗釉陶盆里盛满雪白的烤盐,里面冒着笋壳俱在的几只冬笋(若是春天,就换上更加鲜嫩的春笋)尖,背衬一座插着花枝的小山盆景,充满自然野趣。以为这笋就这样用盐焗熟那就错了。等到带上护手套,将温热的笋拿在手里,壳一层层褪去,发现笋芯里还填着将鲜肉与火腿调配在一起的肉丁。笋沾了肉味口感脆嫩滋润,肉取了笋的汁水而减了肥腻增了鲜美,这恰好将李渔《笋》篇所道“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的蔬食之美,以及“笋肉齐烹”,“肉为鱼而笋为熊掌”,熊掌与鱼二者皆得的美意,诠释殆尽。
“蔬食第一”是《闲情偶寄·饮馔部》的导引,叫做“蔬食第一”的盐焗笋自然也应该成为在东坡居闲情偶寄厅吃饭人点菜的指南,沿着如此细腻的美食之道,点配山药的固始烧鹅、原汁原味的瓜姜海鳓、清鲜的都门水芹和忘肉黄芽(开水白菜的另一种做法)最适宜,一只金灿灿的蟹酿橙点出了秋的主题,最后来一碗虾爆鳝面,算总结了杭帮美食既奢亦俭、讲究巧工又追求自然本味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