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中午的阳光,温暖地撒落在偏僻的院子中。这是一家坐落在安徽省含山县太湖山山麓下的农家宅院,单栋楼房,墙内树木高低错落,墙外菜畦相隔,服务员言语皆带乡音。我们进来的时候,院子里已经停了不少车,周围都是慕名而来的食客。因为当地朋友早已预定包房,我们直接上楼,等待美谈中的老鹅汤上桌。
这家三口塘老鹅汤店家,在当地颇有名声,当地人多以驱车到此请客为荣。朋友善言,说这家老鹅汤鲜,并非加了味精或鸡精,因为过后不会口干口渴。三口塘老鹅汤历年生意好,是经过食品卫生检查的。店老板每次从外面买来一批鹅,一般要在水塘里喂养一段日期,大概是秘制的饲料让他的鹅汤鲜、鹅肉嫩了。朋友认为,不管说法种种,一家主营老鹅汤的普通店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历久不衰,食客络绎不绝,足以说明此店家以信誉为经营之道,才有其今天的成功。
言谈间,服务员端来一只高压锅,放在旁边碗柜上,掀开盖子,鼻尖的人立刻叫一声“真香”。服务员用勺子将鹅汤鹅肉舀入一只只小碗,一碗汤一块肉,送上圆桌缓缓旋转的玻璃台上,转身再将鹅肉鹅汤装在一只大圆白瓷盆里上桌,让食客自己接着选用。我禁不住低头看了,鹅肉褐红纤维清晰,鹅皮白皙光润,汤水浮着金黄的油花,翠绿的小葱点缀其间,就忍不住喝了吃了起来。汤,无腥无臊,鲜味绵绵;肉,不硬不坚,不嵌牙缝。口感香而不腻,果然名不虚传。
一位女同伴说:“我已吃饱了,碗里只剩一只鹅肫了,吃不下了。”服务员闻言说:“你坐上位,整只鹅肫就给你了,证明你的地位最高。”此话引起一片笑声,十分助兴。
桌上还有其他菜肴。但人人都不停地喝老鹅汤,胃口小的,也说喝了三碗了,只能夹点蔬菜,换换口味。话题转到剩菜打包。朋友说,今天我们人多,鹅汤鹅肉吃得不剩了,要是三四个人来吃,一只鹅还真吃不了。好在当地人吃出了经验,来这里会随车带一只锅,剩下的鹅汤鹅肉全装锅里,就一点不浪费了。
上车出了院子,有人还记着朋友进来时说的这里有三口水塘,“三口塘老鹅汤”店名因此而来的话。汽车沿着小路开出去,大家望着左右要数一数。水塘明镜般泛着光芒,大白鹅成群栖在塘岸上,但不知是水塘的幽美,还是大白鹅的慵懒吸引了眼神,关于到底有几口水塘,几个人一时争执不下。就有人说,大概本来有三口,讲不定现在有人又挖了一口呢?
呵呵,这里到底有几口水塘,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关系。倒是到了日落时分,就像当地朋友所言,半天过了,又香又鲜的三口塘老鹅汤,没让大家口干口渴。这点,我们同感,并且余味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