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没有注意过历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当英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无法和美国相提并论,英镑又不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货币时,伦敦依然是一个第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胡永泰以这个例子来说明,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制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会使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变得很高。
上海自贸区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香港?这是最近有关自贸区讨论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认为,上海如果选择内外分离的离岸金融中心模式,大胆尝试金融改革开放的各项措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景不可估量,其人民币离岸业务的规模和影响力将大大超过香港。她举了个数字:上海企业2012年企业债发行量达到23.32万亿元人民币,远高于香港同期4.6万亿港元的发行量。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平稳上涨预期和内外资金成本差额,将带来大量的融资需求和资金匹配。香港的人民币在离岸市场流通较为自由,但回流机制存在瓶颈。而上海离岸金融中心成立伊始就没有这种先天缺陷。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金融腹地是其各项业务蓬勃发展的基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袁志刚认为,当今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是资本的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本流动实际上已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机制。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诞生的目的就是通过开放倒逼改革,融入经济全球化,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