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路灯管理中心主任郭永达昨天向本报记者独家透露,本市将建能够处理100万盏以上路灯实时信息的监控系统平台,对全市路灯实施统一管理,并实现对重要道路、敏感区域的单灯监控,在控制中心即可完成临时开灯或分区开灯,控制方式灵活多变,适应各种需求。
纵观全国,上海市的路灯数量已成全国第一。上海市路灯管理中心目前管理着全市50多万盏路灯,而现有建于2003年的路灯监控系统监控覆盖率仅为22.6%,处于国内较为落后的水平,且功能单一,只提供路灯的开关,不具备日常维护管理功能,缺少远程管理软件或终端设施,路灯系统的故障发现、故障报警、数据报表统计等功能需要人工完成。同时,路灯控制还停留在手动、时控等方式,受季节、天气和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大白天突遇雷电交加,天色已很暗了,但路灯却不能自动开启;而有时天色很亮时,路灯也受时间控制不能及时关闭,出现“该亮时不亮,该灭时不灭”的窘状。此外,现有路灯设施的管理主要采用人工巡查模式,工作量大,故障发现依据主要来源于巡查人员的上报和市民投诉。
据郭永达主任介绍,即将建设的本市路灯运行监控系统平台,采用城市照明智能监控管理与单灯节能控制系统以后,对全市范围内城市照明的每一盏路灯的开关操作可实现自动控制,路灯全夜灯、半夜灯的开关以及特殊气象条件下等的开关,均可实现按需照明和精确到每一盏灯的精细化管理。同时,由计算机对每一盏路灯的状态进行高效快速巡测,调度人员可以在故障发生后及时了解故障的地点和状态,为快速、及时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路灯维护及时,可以极大减少对照明管理部门的投诉,也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与此同时,路灯运行监控系统平台建成后,可利用计算机及时、全面地发现每一盏路灯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值班等待报警”,不仅大大减少了城市照明巡视人员和车辆损耗,降低了维修成本,而且在检修车出发之前已经知道了故障的准确地点和基本状态,无需靠人工查找档案图纸、单纯的文字性数据库信息及巡线查找,因而大幅缩短了维修响应时间、提高了检修效率,保证路灯亮灯率,由此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