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体育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国内保龄球运动遇冷之后的尴尬
~~~国内保龄球运动遇冷之后的尴尬
~~~国内保龄球运动遇冷之后的尴尬
~~~国内保龄球运动遇冷之后的尴尬
~~~国内保龄球运动遇冷之后的尴尬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何都是老面孔
国内保龄球运动遇冷之后的尴尬
许明
米忠礼在比赛中宝刀未老
香港后起之秀甘兆麟给保龄球带来清新之风 实习生 高宇辰 记者 周国强 摄
  “差了一点运气,不过输给老米我心服口服!”半决赛战罢,以微弱劣势不敌老将米忠礼的香港球手甘兆麟,用蹩脚的普通话说道。昨天下午的上海保龄球黄金联赛年终总决赛,相比于大陆保龄球界几张熟悉的老面孔,港澳台地区却是新人涌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保龄球在大陆遇冷之后的窘境。

  这次上海保龄球黄金联赛,香港保龄球总会在接到上海方面的邀请后,派出了以老带新的组合。其中,26岁的甘兆麟便是后起之秀,“别看小甘年纪轻轻,动作相当稳,将来很有发展潜力!”决赛之前,国家队队员兼教练米忠礼就称赞起了甘兆麟。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专业保龄球的球手,米忠礼痴迷保龄球10多年,甚至为此放弃了收入不菲的白酒生意;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内保龄球界还是以他这批人撑门面,后辈寥寥。

  米忠礼坦言,大陆的保龄球环境远不如其他地方。甘兆麟就说,香港保龄球已经是年轻人打天下,比他年长的只剩下了六七人,他自己则是13岁开始接触保龄球,“当时香港和大陆一样,保龄球相当火,爸妈带着我去了球馆,我就开始玩了。”没想过,玩上瘾的甘兆麟在中学毕业后,转为了职业球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甘兆麟说,保龄球在香港属于精英项目,“香港很多体育大项比不过其他地方,反倒是保龄球、乒乓球、羽毛球成绩还不错。”入围精英项目后,包括他在内的一批职业选手就有了收入保障,香港体育协会根据球员获得国际大赛成绩的高低,每月发放训练津贴,从几千元到二三万元港币不等,有了这笔津贴,加上平时参加各类比赛的奖金,球员就没了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愿意让孩子练球。

  不仅是中国香港,在日本、韩国等地,职业保龄球手同样有政府支持,“在韩国,你只要拿一次世界冠军,每个月就能多1000美元的津贴,这就激励了职业选手专心训练,拿好成绩。”而在美国,由于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PBA职业巡回赛,球员背后都是顶级赞助商支持,赛事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极高。

  相比之下,大陆的保龄球环境就稍差一些,由于是非奥项目,保龄球国家队曾被称为“最穷国家队”,最苦的时候连球都是捡外国选手淘汰下来的,球员每个月的津贴只有千元人民币左右,根本无法完全以打球为生。这也造成了国内尚没有一名职业球手,年轻人往往在念书时还能靠父母出资训练,一旦踏上社会就必须另找工作维持生计。

  31岁的杨穗玲来自广东,她是中国大陆唯一的世界冠军,2005年时曾获丹麦世界女子保龄球锦标赛冠军,不过这几年,她也渐渐离开了保龄球,“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开销更大了,靠打球肯定没办法养家糊口。”众参赛选手都说,改变大陆的保龄球环境并非一朝一夕,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像上海保龄球黄金联赛这样的赛事,让保龄球获得更多关注,重新火起来。  本报记者 许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新视界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专访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万象/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 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两年多没进球 两年来未理发
大雷戴琳要走了
哈特展现硬汉形象
老米笑咪咪
为何都是老面孔
新民晚报体育新闻A11为何都是老面孔 2013-12-29 2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