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于诗书簪缨之地浙江湖州,以一部文采斐然、机关算尽的《后宫·甄嬛传》名动网络,被誉为“后宫小说巅峰之作”,并亲自担纲同名电视连续剧的编剧,一举造就她国内类型小说名家、知名新生代编剧的地位,她就是流潋紫。从大学校园中走出创作的第一步,到《甄嬛传》的热播,再到续作《如懿传》的热卖,网名流潋紫的“80后”女孩吴雪岚迅速走红。如今,她的又一后宫题材作品《如懿传》已经出版了三部。2014年春节前后,第四部也将会和读者见面。
慢慢品位《如懿传》
“写《后宫·如懿传》是很偶然的机缘。因为无比喜欢蔡少芬,才会在《后宫·甄嬛传》电视剧的拍摄现场,被她深深打动。尤其是废后与临死那场戏,甄嬛去探望深陷于绝望的乌拉那拉氏,那种被深爱的人厌弃至死的绝望,深深打动了作为编剧和原著作者的自己。”流潋紫说,这让她又有了再写一个故事的冲动。
史料记载,乌拉那拉氏在乾隆未登基前是乾隆的侧福晋。乾隆三十年,在陪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至杭州时,这位皇后愤然断发,触怒龙颜,被秘密送回京城,并收回了手中的四份册宝。史料中对乌拉那拉氏断发的缘由讳莫如深,引起流潋紫强烈的好奇心。“我找了很多资料,在舟行京杭大运河的途中,皇帝对乌拉那拉氏还是有赏赐的,早上一起用早膳,怎么到了晚上就下令送她回去了?”流潋紫还曾去西湖探访过,见证了这位乌拉那拉氏皇后命运急转直下的“蕉石鸣琴”遗迹犹在,在那里,流潋紫想凭借自己的一些绮想,让自己笔下的“如懿”演绎她寂寥落寞的一生。“《甄嬛传》几乎都是虚构的,只是在拍摄电视剧时,‘装’上了雍正年代的时代背景。而《如懿传》则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加上自己的一些创作。”
流潋紫说,当年写《甄嬛传》的初衷,其实是想表达对爱情的绝望。她写了很多甄嬛和皇帝间相处的篇章,还有甄嬛和允礼间的片断,都是想表达女孩子对情感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但无奈的现实是:两个人一直相处,慢慢相处不下去了。他们的感情虽然在,但外界给予他们的挫折和压力太大了,所以《甄嬛传》到后来演绎的是一个感情慢慢绝望的故事。“但《如懿传》里我没再写那些热烈的爱情片断,《如懿传》一开场,青樱和皇帝就已经是夫妻了,更多笔墨用在表现成年人对爱情的看法,写的是两个人间的信任慢慢被摧毁,是婚姻里的一种挣扎。可以同患难,但未必能一起享受最安逸的年代。到最后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所以《如懿传》更像是一个女人的中年危机和婚姻挣扎。”
刚开始写《如懿传》的一段时间,流潋紫常常快速地写,以致不能放下思路,甚至梦里都是朦胧昏黄的影子,后来她发现,《如懿传》是一个需要慢慢写来的故事,希望读者也能斟一盏清茶,细细慢慢地品味。
甄嬛传红遍网络
1984年,流潋紫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爱看书,梦想长大了做记者或者老师。考入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后,大二的流潋紫开始了写作生涯,时常给一些情感类杂志写作。进入大三,她发现在网络上写作,可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且每次写完一发布,读者就能看到她的新作。她很快成为了榕树下、小说阅读网、起点文学网、红袖添香等多家文学网站的专栏写手。写着写着,流潋紫有了想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冲动。“我学的是中文系,也比较喜欢有古典韵味的东西。”流潋紫说,就这样,她的笔下诞生了一名叫甄嬛的女子。“最初是从后宫言情角度来写的,也比较注重刻画后宫嫔妃的情感生活。”小说的第一部分创作完成后,她将它上传到了某文学原创网上。
刚开始创作时,来网上看小说的人并不多,但流潋紫一点也不气馁;在她把《甄嬛传》上传了十几个章节时,点击率和评论数量一下子多了起来,这让原本只打算写20万字的她备受鼓舞,她开始三天一更新,越写越长。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戏剧冲突让她的粉丝量越来越多。
就在《甄嬛传》的点击率节节攀升时,该原创网附属论坛出现了关于《后宫甄嬛传》涉嫌抄袭的投诉。这让从未经历过网络风波的她,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突如其来却又“莫须有”的指责,心灰意冷甚至想到了放弃。但这时,她看到了一位支持了她8个月的读者给她留下的评论:“阿紫,如果你这个时候放弃,你不是对不起别人,而是对不起自己。”她给该原创文学网发去了声明。那之后,流潋紫没有继续在文学网站上更新自己的作品,转而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发表。粉丝们跟着“转战场”,跟随她到了博客。没过多久,她的博客点击量一下子达到了5000多万。后来,不少出版社找到流潋紫,希望能出版这部网络小说,经过多次润色修改文字,《后宫·甄嬛传》顺利出版。
编剧枯燥但过瘾
《后宫·甄嬛传》也是流潋紫首次触电编剧工作。2009年,著名导演郑晓龙找到她,问她有没有将小说拍成电视剧的意向,并鼓励她参与剧本创作,自己做编剧。当时没有任何做编剧经验的流潋紫有点担心这种决定有点草率,不过郑晓龙鼓励她:“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这个故事,要保持小说的原汁原味,只有你自己来改编。”
流潋紫坦言,刚开始做编剧,自己很不适应,“小说可以天马行空地来描写,但剧本只有语言动作,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人物的内心全靠语言动作来表现。而且《甄嬛传》我用的是第一人称,但改成剧本就要变成第三人称。”后来她发现,改编尽管有些枯燥,但也很过瘾:“写小说时,是站在甄嬛的角度,但改写时,我可以站在各种人物的角度上刻画。”改写剧本,她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一共改了十几稿。“我一直处在摸索阶段,导演的要求也比较高,一直改到剧本成熟。”流潋紫说,那时,郑导也常笑称她是关门弟子。
在《甄嬛传》的拍摄过程中,流潋紫与男友的爱情也修成了正果,剧组还特地送给他俩一份礼物:那天,流潋紫穿着湖蓝色的旗袍,帽子上簪着白色大花,与一排秀女站在镜头前。“皇帝”陈建斌逐一选看秀女,到流潋紫这里时,太监报出了她的家世“流潋紫”,某大臣之女。“皇帝”在参考了“太后”的意见后,决定把“流潋紫”赐婚给另一位将军之子为妻。原来这是“皇帝”在为他俩“赐婚”。
生活传统又简单
其实流潋紫的生活很简单很传统,“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是她对生活的总结,她也崇尚“三从四德,相夫教子”。流潋紫和丈夫的步调始终保持一致,两位老师组成的小家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大学毕业时,当时已有出版社向她抛出橄榄枝,但她觉得读了四年师范,不当老师有点可惜,也实现不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就这样,她应聘进入了杭州市滨江区的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因为带的是住宿班初中生,所以几乎每天两点一线,早上7点到学校,晚上9点离开学校。2010年,流潋紫第一次带初三班级,她十分紧张,但她的班级最后考完试,分数是最高的。在学校,流潋紫是受欢迎的吴老师,十分爱和学生交流。她说,《甄嬛传》和《如懿传》的火爆,并没有给她在学校的身份带来变化,她依旧是每天给学生上语文课的老师吴雪岚,很少有学生会问她小说的发展情节。而她的写作基本集中在每年寒暑假。
最近,流潋紫也热情地为本报的副刊夜光杯写稿,倍受读者欢迎。闲暇时间,流潋紫喜欢旅游、看书,也爱自制手链,拍摄《甄嬛传》时,她就最爱和化妆师研究演员的首饰。
写作是流潋紫的爱好,一部《后宫·甄嬛传》教会了她很多,如何面对波折,如何坚持到底。对于未来,流潋紫说,自己会一直保持如今的状态,老师、作者、编剧,一个都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