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
抗战中,川军贡献和牺牲巨大,350万人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壮士出川》便是以此为背景,将可歌可泣的川军抗战史搬上了荧屏。为了忠于历史,剧本几易其稿,四年磨一剑,摄制组跑遍全川找到了40多位在世的川军抗战老兵,在考察历史的基础上,该剧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对历史进行了尽可能的还原,所有战例和主要人物都是真实的。
导演花箐的电视剧处女作《我的兄弟叫顺溜》2008年在央视一套播出,创下平均11%的收视率,是当年的收视冠军。《上阵父子兵》之后,因怕被定型为“抗战剧导演”而打算不再拍摄战争戏的花箐,在看了该剧剧本后被深深感动, “使命感让我感到压力颇大,因此尤为谨慎,直到50岁时才敢真正着手。”
画面厚重
花箐坦言,《壮士出川》是其第一部具有史诗质感的战争剧。《我的兄弟是顺溜》《上阵父子兵》都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而《壮士出川》则是大背景的史诗性展现,具有厚重感。
为再现战争的残酷,剧中设置了高密度、多种类的战争场景,除重现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和老河口保卫战三大历史名战外,剧中还拍摄了大大小小34次战役,战争戏占全剧的70%,炮击战、白刃战……集集有战斗,子弹打掉6万发,烟火费用创同类电视剧之最,纯材料费就花了110万元。而为了表现战争的惨烈,剧中血肉横飞、断胳膊等血腥场面时不时出现。花箐称,剧中的血腥场面是特意保留的。而送审时,这些血腥镜头广电总局一个也没有要求删除,反而得到审片小组的高度赞扬:震撼、史诗、悲壮。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