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目标”战术,二战期间屡建奇功
唐炯
  侦察和反侦察似乎是人类战争永恒的话题,而自从一战时期侦察机普及之后,战场上几乎就没什么秘密可以被隐藏起来了。为了躲避敌方的空中侦察,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比较可行的有两大类:其一就是“躲”和“藏”;其二则是用“假目标”混淆视听。而这第二招在二战期间更是被用得花样翻新。

  二战时期的空中侦察,依靠的还是飞行员的肉眼和光学相机。飞行员观察地面目标时往往只是凭“感觉”,即使用相机拍摄了目标照片,事后判读依然极为困难。如果用一些廉价材料,制作出假军事设施,就可能让敌方做出错误判断。不仅可以诱使敌方在假目标上虚耗人力和物力,而且可以诱杀来袭的敌人。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军方认为日军很有可能会攻击美国西海岸。为了应对这种潜在威胁,美军在加利福尼亚州临近海岸的一些机场上搭建了大量假飞机,制造出有“庞大重型轰炸机部队”集结的假象。不过一段时间之后,美国发觉日本没有进攻其本土的实力和意图,也就不再热衷于在沿海地区造假了。

  在“飞虎队”投入中国抗日战场后,中国人民曾应这些外国友人的要求,用木头和竹子制成不少假的P-40C战斗机,结果让日寇大吃一惊。日军情报部门最初的侦察报告显示:进驻中国战区的P-40C超过了1000架!这让日本人在担忧之余,一度不敢轻举妄动。

  在大西洋的另一侧,英国人从战争开始就在使用假目标欺骗德国人。英国空军甚至组建了由约翰·特纳上校领导的假目标部队。这支被称作“特纳分部”的部队把造假工作干得极为专业:动用了电影公司的专业道具和布景人员。他们制作的假目标种类繁多,可以拼凑成几可乱真的假机场,英国人把这样的假机场布置在真机场或工厂附近。这些假目标让德国空军耗费了大量弹药,也让德军飞行员筋疲力尽。

  值得一提的是,喜欢钻研细节的日本人也制作过不少假目标。在太平洋岛屿攻防战期间,日军就经常在岩石上绘制飞机轮廓,然后把它放在棚子里,有时还会把石头略加雕琢。这些“石头飞机”迷惑了许多盟军飞行员。此外,日军还用圆木搭建“假高炮”,用木头和树叶造“假坦克”,迫使美军因调派更多重武器而推迟登陆战。可惜的是,拥有火力优势和物资优势的美军往往不管真假,一通密集炸弹和炮弹就把真目标和假目标全部炸掉。

  时至今日,尽管现代航空侦察技术已今非昔比,但假目标仍然有着用武之地。大体而言,现代假目标有充气类和框架类两种:前者实际上就是具有特殊形状的气囊,在充气后能模拟坦克、车辆、飞机、火炮等装备的外形;后者则是利用高分子薄膜材料和金属骨架构成,制作简便,但仿真效果略逊。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现代假目标不仅具有与真装备相似的目视外观,其对红外信号的反射特性也和真家伙相差无几。必要时,假目标还可以装上专用的雷达反射器,给敌方的探测雷达造成足以乱真的反射回波信号。此外,还可以给假目标安装红外热源,迷惑敌方的被动红外探测设备。

  瑞典一家专门制造假目标的公司曾在广告中说:“我们制造的‘喷气式飞机’每被击中一次,就会为您节省数百万美元。”实际上,假目标可以有效保护真正的高价值设备,诱使敌方做出错误判断,使己方获得战术上乃至战略上的积极效果,这才是假目标的真正价值。  唐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地产资讯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地产资讯
   第A32版:地产资讯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8版:广告
苏联军事援助重创阿富汗“圣战者”
“假目标”战术,二战期间屡建奇功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3“假目标”战术,二战期间屡建奇功 2014-01-02 2 2014年0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