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国内进入竞选政治周期和国际热点问题形势微妙的大背景下,奥巴马想要在2014年寻求“突破”,恐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内政:党争掣肘
2014年是奥巴马第二任期第二年,将是他继续推动施政方针、寻求“突破”的重要时段。然而,适逢国会中期选举之年,国会两党分裂现状难见缓和,奥巴马政府施政的立法掣肘不会改善。
推动医改法案过关是奥巴马首个任期在内政方面最重要的“政绩”,但美国社会至今对此分歧巨大,国会共和党人也从未放弃推翻、拖延医改的努力。2014年,医改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面临艰巨挑战,还须以过硬表现为己正名、替奥巴马解围。
因政府预算及债务上限之争,美国2013年秋时隔17年重演联邦政府关门闹剧,至今令人难忘。尽管国会两党2013年12月18日通过联邦政府预算方案,暂解美国政府今后两年关门之忧,但该方案规避税收改革、社会福利改革等重点,更未触及公共债务上限这一“死穴”,意味着国会两党2014年又要陷入新一轮博弈。奥巴马已放话难妥协,共和党人也要有所得。在2014年国会中期选举中,民主党要想继续控制参议院将面临一定挑战,而要重掌众议院则难度更大。
外交:难题扎堆
除在伊朗核问题上暂时取得一定突破,奥巴马政府2013年外交总体乏善可陈。展望2014年,从国际热点到大国关系,一系列难题摆在奥巴马政府面前。
2013年,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政策转向虽然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但也招致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盟友严重不满。如何安全、按时地销毁叙利亚境内存储的化学武器,如何通过外交途径实现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目标,如何安抚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盟友,恐怕都让奥巴马犯难。
尽管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经过艰难谈判已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但目前相关技术谈判进展缓慢。面临国会新一轮对伊制裁威胁和以色列不放弃对伊动武威胁之双重压力,如何推动伊核问题后续谈判取得进展,也着实令奥巴马挠头。
展望2014年,中美关系有望延续上一年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刚起步,两国战略互信仍然不足,任何小的分歧和矛盾都会有可能被放大,从而影响双边关系。奥巴马政府只有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更多尊重和包容中国的关切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才有助于实现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孙浩 易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