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瓢虫剧社
洁 尘
  ◆ 洁 尘

  很多年前,好些个在白夜酒吧的晚上,成都一帮喜欢戏剧的人热烈地讨论成立一个业余剧社的事情。每次都聊得那叫一个热闹啊,但都没有落实。

  喜欢戏剧、喜欢舞台的人很多。北京也很多吧。他们就真的搞了一个剧社。我就听翟永明说过瓢虫剧社,翟姐说,她在北京的两个好友,导演曹克非和诗人周瓒和一批同道之人鼓捣了一个剧社,聚集了一批热爱戏剧的人,他们各有职业,但周末经常会凑在一起排练剧目。翟姐还特别说,想不到周瓒那么会演戏,她天生就是一个该从事戏剧的人。

  瓢虫剧社是2008年夏天成立的。这个名字好记呢。中文里有一种娇小美丽精致的意味,英文则更是有意思,“ladybird”,女人和飞鸟,这样的组合很优美。据说瓢虫剧社的核心成员基本上都是女人,所以,也算名副其实。

  前年夏天,我在成都第一次看到了瓢虫剧社的戏,《乘坐过山车飞向未来》。这是一出实验诗剧,由曹克非导演,周瓒、张小静、李增辉、孙蔷、廖书艺等人参演。这出诗剧的主体文本选自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马雁、翟永明、吕约、周瓒、巫昂、张小静、曹疏影、尹丽川、宇向等女诗人的诗作。

  《乘坐过山车飞向未来》在成都演了两场,我都看过。表演场地与观众席之间没有明显的间隔,观众可以一步踏进舞台,而舞台则延伸到观众之中,演员从围绕在四周的观众中间上场、下场、穿梭其中,这种演出形式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特别的意味,强烈带动了观众的参与感。

  我看了一下资料,《乘坐过山车飞向未来》已经是瓢虫剧社自成立以来的第四个演出剧目了。2009年6月,他们演出了根据英国当代女剧作家卡瑞·邱琪儿的同名剧作改编的《远方》,2009年10月,他们演出了由德国当代女剧作家德艾·罗尔编剧的《最后的火焰》,2010年7月,他们的“女性诗歌、戏剧、音乐、现代舞互演绎”的《企图破坏仪式的女人》首演。这三出戏都是在北京演出的,之后,他们走出北京,第一站来到了成都,首演了《乘坐过山车飞向未来》。

  其实,《乘坐过山车飞向未来》也不单纯就是一出诗剧,它也把吟唱、仪式、诗歌、戏剧等各种形式集为一体,打破了这些形式之间的边界,让它们彼此融汇、彼此激励、彼此发酵,然后酝酿出一种无法命名的但特别迷人的舞台味道。看了瓢虫剧社的戏,我在想,他们身上有一种特别的东西,很吸引人。这种特别的东西就是纯粹吧。因为纯粹,所以心无旁骛,所以激情澎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花事
人生中年邋遢始
无题(335)
不尴不尬的门帘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杯奶茶的诞生
瓢虫剧社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瓢虫剧社 2014-01-12 2 2014年01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