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瞻仰了衢州南宗孔氏家庙、探访了开化莲花尖上的钱江源之后,我们直奔常山而去。一路上,细雨浥润着路边的银杏树,清风微拂着我们的面颊,目的地越近,越野车出入涵洞的次数越多,进入常山县城后,细雨初歇,碧空如洗,空气中弥漫着炊烟的甜香味——那可能是我的想象吧。不过与衢州相比,常山有着更多的郊野气息。
常山是根据县城以东三十里处的常山而命名的,自唐以后,行政归属一直有变动,一会儿属于衢州,一会儿属于信州,有一段时间还划入龙游府,直至1958年才重归衢县,1961年恢复常山县制。一路风雨,常山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资格相当老了。常山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在清中期,常山辖下的球川镇纸业相当发达,时有“纸都”之称,所产纸张洁白晶莹,为书家宝爱,甚至行销至东南亚诸国,至今还有日本书家不辞千里来寻找“球川纸”,可惜这种佳纸已成广陵绝响!
常山三衢山一带的旅游景区统称为三衢石林景区,始建于1999年,现为AAAA级景区,总面积近26万平方公里,由三衢山、大古山、小古山等三座石岩山峰组成,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有“秀甲东南、江南一绝”之誉。在景区入口处,耸立着一座尉迟恭身披甲胄、手执钢鞭的塑像,这位唐代大将不仅是中国人的门神,也是三衢城的奠基者。然后我们拾级而上,盘旋在奇石阵之间,欢快悦耳的啾啾鸟鸣似乎跟着我们一路而来,心想若在春暖花开之际,这里一定更加动人了。而左右前后可见可摸的怪石,形态各异,饶有趣味,忽而如群牛下山,忽而像众猴争王,这里童子拜佛,那边金鸡报晓,近观如麒麟护鼎,远望似苍龙衔珠,难怪常山石林又有“世界上最大的象形石动物园”的美称。当然,这种通俗解读也不妨碍我从抽象角度进行一番想象力驰骋,我更愿意将每一块奇石,看作是符合皱漏瘦透美学标准的案头清供,横看成岭侧成峰,只不过在神力的作用下,瞬间放大了千万倍。而具体到石头表面每一条被风雨蚀刻而成的深深沟堑,都承载着日月星辰的熠熠清辉。
三衢石林面积宏阔,因为处于岩溶属幼年期,主要由峰丛构成,满山遍布石芽与溶沟,主基调呈冷峻的玉白色,虽不如云南石林那样如刀枪剑戟般险峻挺拔,但它们既不孤寂也不落寞,自有一番芳华。在裂崖石罅或凹陷小坑中,总会蹿出一枝枝浓绿的植物,马尾松、杜鹃、修竹、红枫、黄金桂等摇曳生姿,而最多的是一种比紫藤颜色更深一些的长春油麻藤。它们勾连虬曲,依石而生,将危石怪岩紧紧包裹,每年四五月份,如约绽放一串串淡紫色的花朵,并使整座山峦弥漫着醉人的气息。可惜油麻藤的荚果不能食用,连花瓣也不能做成紫萝饼,不过它为常山石林赢得了一个美名:“翡翠石林”。据说山上还有许多野生药材,比如枫斗、桂皮、黄芪、当归等,还出没着野羊、锦雉、松鼠甚至麂子等野生动物,真是一个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乐园!
据导游小姐说,常山盛产胡柚,比一般的柚子略小,果实多汁,味道甜中带酸,别有风味,并早在1830年就引种至北美、南非及东南亚等国。常山奇石呢,共有三衢石、卵石、砚瓦石、青石、花石、寿源石、萤石等十品,大可冶园,小可清供。常山县据此将着力打造两大市场:一为胡柚,一为奇石。看来“柚都石城”为期不远,春暖花开,邀友重访。
十日谈
衢州行
明日请看《龙游石窟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