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音乐对美国音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如爵士乐、灵歌、布鲁斯……在美国音乐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影相随。说来有趣,当初听到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波吉与贝丝》,我还以为格什温是位黑人作曲家。由此可见,连美国的严肃音乐家都深深打上黑人音乐的印记,黑人音乐的威力可想而知,就像他们鲜明的肤色,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我对黑人音乐向来充满好奇。尽管现在演出市场日趋繁荣,但不知为何,黑人音乐在我们这里却寥若晨星,难得一见,所以当我得知不久前在上海音乐厅有一场美国纽约哈莱姆黑人歌手的音乐会,立刻引起强烈兴趣。
纽约的哈莱姆区,位于曼哈顿北部,是美国闻名的黑人居住区。1996年,由百老汇音乐总监Lida Twine与阿卡迪亚唱片和音乐经纪有限公司的首席制作人Davidk Lee合作组建了一个哈莱姆黑人灵歌团,主要演唱黑人宗教音乐。2006年,在该团成立10周年之际,正式更名为纽约哈莱姆黑人歌手,演出的曲目也从此更加宽泛和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黑人宗教音乐,还演唱音乐剧中的歌曲、流行歌曲、爵士乐等。这次他们在上海的演出,展现了这一特色。
整个演唱组合共有八位组成,六位歌手,一位钢琴伴奏,一位打击乐手(以击鼓为主)。六位歌手中,三男三女。除了一位白人女歌手,演唱组的其他成员均为黑人。他们演唱的曲目有几个部分组成:“劳动之歌”、“向节奏蓝调和灵魂乐致敬”、“情感”、“福音歌”、“欢乐圣诞”等。演唱时节奏感强烈,还不时伴以手舞足蹈的表演形式,表现了非洲特有的音乐文化和历史沧桑感(“劳动之歌”、“向节奏蓝调和灵魂乐致敬”);或用一组歌串联成类似的情景剧和百老汇音乐(“情感”、“欢乐圣诞”),颇具现代风尚和流行潮流,其中的一曲《无尽的爱》,耳熟能详,感人肺腑的。演唱组成员中有一位女歌手的嗓音酷似惠特尼·休斯顿,高亢激越而富有磁性,声情并茂,气势澎湃;另一位男歌手则神似曾在上海音乐厅激荡起欢乐海洋的博比·麦克费林。黑人歌手果然藏龙卧虎,就像巴西善出足球明星一样层出不穷。这些黑人歌手还有一个特点,能够根据现场气氛,作风趣幽默的临场发挥表演,赢得场内掌声、笑声阵阵。值得一提的还有那位钢琴伴奏,看似绿叶,其实起到了定海神针的效果——不仅仅是伴奏,更像一位指挥,整场演出的核心其实应该是他。那位打击乐手虽然佝偻着背,不显山露水,但手下的乐感极佳,我对他美妙的如有神助的节奏感无比佩服。
哈莱姆黑人歌手音乐会,让我们亲切感受到了黑人歌手的独特天赋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