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式熊笑谈说书人
秦来来
  秦来来

  高式熊是宁波人,年过九旬,虽然自幼生在上海,开出口来依然是一口石骨挺硬的宁波闲话。不过,除了书法、篆刻艺术上的超人成就之外,伊的业余爱好,却是听苏州评弹。上海人一直有一句俗话,叫“宁可搭苏州人相骂,勿要搭宁波人攀谈”,意思就是,宁波闲话硬邦邦、苏州闲话软笃笃,碰勿勒一道。 

  讲到格个一点,高式熊也觉着蛮奇怪,伊讲,我听评弹是受父亲的影响(其父高振霄,晚清翰林,新中国上海市文史馆第一批馆员),我父亲虽然是宁波人,从来勿听宁波滩簧(甬剧),偏偏就是欢喜听评弹。高振霄老先生最爱听的就是周玉泉先生的书,无论是《文武香球》,还是《玉蜻蜓》,全欢喜的。

  真正是“子承父业”,后来高式熊跟随陈巨来先生,经常听朱雪琴先生的《珍珠塔》。朱雪琴弹唱的洒脱、豪放,拨高式熊留下深刻印象,伊专门寻来一块石头,外形雕刻成一枚古琴模样,并篆以“雪琴”两字,赠送拨朱雪琴。 

  有来有去,著名演员张维桢先生,曾经送拨高式熊亲手描绘的花卉图画。张维桢虽是弹词演员,伊的丹青却是随师李秋君;李秋君先生的技艺曾经惊倒张大千,而使张大千为其“三跪”,传为美谈。

  因为受父亲的影响,高式熊最欢喜的还是蒋月泉先生的书。当时高式熊专门盯牢蒋月泉,伊说书说到啥地方,高式熊就听书听到啥地方。等到蒋月泉结束转场子,高式熊也是马上离座跟出去。当时蒋月泉已经开摩托车,说书下场,带仔徒弟王柏荫(坐了后座),赶下面一只场子;高式熊离场紧跟,摩托车开勿成,只好踏仔脚踏车紧紧跟,到蒋月泉说书的下一只场子,继续听书。讲起来也蛮疯狂的。 

  解放前,上海有交关电台播放评弹节目,特别有一家国华电台,从中浪12点开始,到半夜结束,全部是评弹节目。高式熊先生屋里的无线电,就一直开了嗨。有辰光吃饭了,正好碰着书里讲到关子的地方,高式熊的父亲住了三层楼,伊自己登了二层楼,而吃饭勒了亭子间,听勿着多少难过。亏伊想得出,伊就动脑筋,勒了自己的无线电后面接几根线,分别拖到二楼、三楼、亭子间、客堂间,好比当年郊区农村家家户户用个喇叭头(有线广播)。格能一来,勿关在啥地方、啥辰光,全勿影响听评弹。 

  有一位女先生范雪君,也是鼎鼎有名,曾被评为“评弹皇后”。因为名头响,一般书场、电台全请勿动伊。有家电台为了请伊演唱,只好让自己的技术人员,到范雪君府上安装转播设备,通过电话线,从范府进行直播。 

  评弹演员的巧嘴,也是一绝。记得有一次听徐雪月先生演出,弹唱过程中,弦线突然崩断,但见徐先生不慌不忙,依旧在琵琶的伴奏下唱完全曲。接下来马上“补漏洞”,只听伊讲,“刚刚隔忙头里断了弦,现在我马上为伊‘续弦’”。一句话,赢来一片喝彩。可谓险中求胜。 

  而有些演员就没有这样的功力,观众也会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伊拉的情绪。有一次听书,演员表书,讲到小姐方便以后,起身下楼,恰恰忘记“盖上方便桶的盖”,于是,台下的观众,大部分手捏鼻头,以示不满。侬讲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3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市民文化节
   第B12版:市民文化节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土豪之美“好土”
爱晚亭
幸福的感受
高式熊笑谈说书人
老 歌(外一篇)
今宵灯谜
小L来了
打保龄球去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高式熊笑谈说书人 2014-01-18 2 2014年01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