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欧洲旅行,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障碍确确实实影响到旅游的质量,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靠语言来沟通,更多的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特别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来理解彼此,了解对方所表达含义,体会内心所发散的情感。
来德国的第一天,就碰到了同住的房客——艾伦,她是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房东芳芳介绍了彼此名字:她叫艾伦。为了顺口,便于她容易记,我就告诉她,就叫我“汪汪”,她笑了。我仔细端详起来,她一头雪白露耳的短发,显得格外精神,灰色的眼睛始终带着笑意,微微向上翘的嘴角露出一排门牙,一直冲你微笑,和蔼可亲,一个非常清爽的德国老太。
之后,她就一直先叫声:汪汪!随即抬起胳膊,手心向上,跷起食指和中指往内翻两下,这是我最为熟悉的肢体语言。最有意思的是艾伦早上起来就要跟我讲话,非常耐心地教我德语,一边比划一边说着,她走到窗前,打开窗就说“aof”开,而后再把窗关上讲“zu”关。再教我问候语,早上好、下午好;区分晚上好、晚安等等。我老是忘了,她就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教,而且是重复地教。
有时候,我让她把单词写下来:Tisch桌子、Stuhl椅子、Bett床、Tcir门、Fenster窗等等,我呢就在单词旁边注上中文,她还会拿过去仔细看着方块字,我们就相视会心地笑起来,很有趣。有时一个动作你没明白,她想着换另一个动作让你明白。有一次,她把我带到厨房,拿起一把小刀朝着自己的大腿比划着刺了一刀,然后给我看她的鞋后跟一高一低。我知道了她的大腿动过手术,所以腿有长短,还给我看一小本子,后来房东告诉我:这是一个残疾证,坐车不要钱。但她拄着斯迪克(拐杖)走路的样子,相当有精神,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残疾。
还有一些事至今想起来那么记忆犹新,刚开始她教我说“谢谢”时,经常利用小道具:水果啦、糖果什么的。有一次,她在桌上顺便拿起一粒糖果递给我,然后用食指指着我说“du”(你),意思是叫我说:“当克勋”(谢谢)。然后她就说一句“别特勋”(别客气)。刚开始学,我有时候把这两个词说反了,一上来就说“别特勋”,她笑得那般爽朗后,又赶紧捂着嘴笑得止不住。后来,她拿桃子给我,就看着我,意思是让我说谢谢,我赶紧说了声:“当克勋”!她即回答:“别特勋”!还把手伸过来捏了捏我的手,意思是说对了。
德语中有个卷舌的发音,“嘚儿”,我一直发不好,她一空下来就教我,很认真地做好口型发“嘚儿”的音。有一次,我实在发不好这个音,就在嘴里含了口水发这个音,还真的接近了好多,有点像了。艾伦就连连地喊着:“汪汪!汪汪!”笑弯了腰。现在想想真是有点后悔,当初没有主动跟她好好地学习德语,否则,德语会进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