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医疗体制改善之前怎么办?
林明杰
  林明杰

  钟南山说,全世界医生都靠技术吃饭,中国医生靠卖药吃饭。一个医生半天要看50个人,有什么时间和病人交流?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没有沟通就容易产生矛盾。与其说是医生道德问题,不如说是医院体制问题。

  现在大多数医院里的状况是:医护人员焦头烂额,心力交瘁;病人身心俱痛,郁闷窝火。这两者可谓干柴烈火,容易一碰就着。

  我们都知道,根子是体制的问题。但是,体制要改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体制改善之前,怎么办?

  医患双方何不先从改善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想法、做法做起?这话或许不中听,但是大实话。要不怎么办?这么闹下去,两败俱伤,对谁都没好处。病人泄愤而伤害医护人员,不仅不能使病情改善,还可能连累自己或亲朋好友吃官司。医护人员摔乌纱撂挑子,十多年寒窗、一生事业理想都付诸东流。大家值得吗?

  论语说,孝敬父母,最难的是“色难”。就是说要长期保持和颜悦色才是最难的。医务工作者再忙再累,但脸不要难看,话不要难听,行不行?病人和家属往往处于生理或心理的双重折磨之下,医护人员要理解他们,尽量不要因为自己的言语态度不当去刺激对方。从医者多受过高等教育,应明事理,这样做不仅是自己素质和爱心的体现,也是对自己的保护,以避免激发矛盾。

  医院是个神圣的地方,它是病人的希望所在。医学院和医院在培养高超医术的同时,要培养一颗非凡的爱心,要培养职业的神圣感和责任感。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礼貌修养,应该在普通人的标准线之上很多才是。

  而病人及其家属也要明事理。发脾气,骂人,打人,都无助于甚至有害于诊治。病不仅要医生来治,也要靠自己来治。很多病需要心治。不急躁,不发怒,不计较,才有助于康复。如果有个别医护人员修养欠缺,你可以投诉他,但不要太生气。少生气就是爱自己。

  人生都会有不如意的事,医疗体制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不如意。医患双方都是它的受害者,我们就不要再相互伤害了。

  我相信不如意的体制一定会被改善,同时我更寄望人心越来越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3·15专版
   第A05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8版:全国两会·2014年中央收支预算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14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15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焦点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育儿/康健园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教育·商界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专版
   第B24版:专版
价值评判前先摘掉“有色眼镜”
医疗体制改善之前怎么办?
也说快递脏衣
反腐越坚决,改革越顺利
为了睡懒觉
改变考试作弊“低成本”现状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10医疗体制改善之前怎么办? 2014-03-13 2 2014年03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