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全国两会上,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为了说明快递业务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举例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积攒一段时间的脏衣服寄回家去,家里洗完之后再通过快递寄回来。结果,大部分人没能读懂副司长的发言要义,反倒被他举的例子给惊呆了。一时间,“90后”被父母宠坏了;自理能力差,只会学习、不会生活;教育体制失败等等老腔老调甚嚣尘上。
快递脏衣回家,乍一看有点胡闹,但刘副司长的话,事实上经不起“引用”和“分析”。
首先,刘副司长要说明快递业给人们带来的方便,自然,他要把学生快递脏衣说成“有很大一部分”。但中国的大学生那么多,每天进出的快递更是多如牛毛,刘副司长所说的“很大一部分”,究竟是指多大比例?媒体跟进调查后发觉,这样的情况很少。
其次,现在大学生宿舍楼内都有公用洗衣机,舍近求远不合逻辑。快递脏衣需要打包,如果是通过邮政寄送,还得送到邮局。要是大学生真的“很懒”,会愿意花那么多功夫去快递?有邮寄的时间,衣服早就洗好了。
再者,不排除有学生这么干,但往往有原因。比如现在冬春交替,外地学生把厚棉衣寄回家,再让父母寄来春装,再正常不过。还有大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临近期末考试,也会快递点衣服回家,一来忙着复习没工夫洗,二来放假回家时也能减轻行李重量。
大学生活是脱离父母、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再自律的孩子,此时也难免偷偷懒。一盆衣服在水房里放了一晚上,几件洗干净的内衣在阳台上风吹日晒了三四天,谁都干过这样的“糊涂事”。甚至若干年后,这些趣事成了我们回忆大学生活时,出现在脑海里的最鲜活的细节。所以,很多网友仅凭一句简单的“快递脏衣回家”就妄下定论,给大学生们贴上各种标签,并不公平。
平心而论,刘副司长举这么个例子来证明“快递便利生活”,真有点不合适。只能说,刘司长,您真是“高级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