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着小手,从清晨到深夜。她从不敢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也从不敢放开他的手,她用瘦弱的身躯为儿子铸就了一座康复之桥。为了让自闭症儿子乐乐得到最好的治疗,她只身带着儿子来到上海打工,为了给孩子治病,她每天要打三份工甚至更多……
■ 3岁后,金口难开最终导致离婚
刘女士来自贵州毕节,2004年,她与一同在广州打工的恋人结婚了。婚后不久,有了儿子乐乐。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和家人,她和丈夫回了老家,开了个杂货店。尽管经济上不富裕,但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倒也惬意。
乐乐3岁时,还不会开口说话,叫他的名字也完全没有反应。刘女士很着急,但老人都安慰说:“贵人语迟,男孩说话晚,说不定孩子将来聪明又福贵!”
然而,乐乐到5岁时,还是一如既往地“闭口不语”。看着其他同龄孩子都会喊爸爸妈妈,有的甚至还会背诵唐诗了,而乐乐却只会傻笑或发出怪异的吼叫。不管你如何叫他,他都一脸冷漠,根本不回答,也不与别人交流。孩子的父亲不断抱怨,“生出这样的孩子,就是你的错”。那一年,刘女士和丈夫离婚了,唯一的要求就是拥有儿子的抚养权,并且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从毕节来到贵阳,踏上了漫漫寻医路。
在贵阳的一家医院,乐乐被确诊为自闭症。为了挣钱给孩子治病,刘女士每天至少要打三份工,早上4时起床出门卖早餐,中午去快餐店送外卖,晚上出去摆地摊,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做六份工甚至是八份工。“孩子就是我生活的希望,为了他我再苦再累都愿意。”刘女士说。
■ 绝望时,几度想和儿子一起轻生
为了工作,刘女士只能将乐乐锁在出租屋里。每次离开前,她都会亲抚儿子的脸庞,对他说“妈妈很快就回来,你乖乖听话。”刘女士说,有一次回到家时,看见乐乐裹着棉被,坐在自己的尿屎液中玩耍,地上全是水,衣服裤子散落一地。目及此景,她甚至来不及拔下插在门锁里的钥匙,就冲进去抱起儿子奔向卫生间,“当时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这种情形不是一次二次,而是成年累月,我很多时候都快崩溃了,正常孩子一教就会的事情,我都要重复几百遍甚至上千遍,光教他刷牙我就教了两年,我觉得孩子也苦,自己也苦,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
但日子还是要继续,再后来,刘女士工作时都将孩子带在身边,全天式地守候着孩子。卖早餐摆地摊时,刘女士招呼顾客,乐乐就蜷缩在她身边,不说话也没有表情,只是目光呆滞地看着地面。
■ 不放弃,辗转求医上海终见希望
尽管生活艰难,刘女士还是不愿放弃为乐乐治病的任何机会。2014年春节刚过,刘女士就带着乐乐,跟随在上海打工的表姐来到了上海。当谈到为什么来上海时,刘女士很坦诚:“我想着上海是大城市,医疗条件好,没准乐乐的病能治好。”在表姐的帮助下,刘女士在青浦的一家工厂找到一份做清洁工的工作。生活安顿下来后,她就四处寻找治疗自闭症的医院,多家医院的奔波后,她找到了蒋燕清主任。
自闭症专家蒋燕清主任为乐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更为明确的诊断,经过对乐乐科学系统的评估,判定他为中度自闭症。医院决定通过生物治疗、中药调理、行为训练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乐乐进行系统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的乐乐终于开口喊了第一声“妈妈”,刘女士永远都忘不了那个最幸福的时刻。那一天,当她拿着乐乐最喜欢的玩具出现在儿子面前时,乐乐突然两只眼睛亮亮地看着面前的她,笑呵呵地冲着她叫了一声“妈妈”,刘女士惊呆了,顿时泪如泉涌。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叫妈妈是非常容易的事,而对于刘女士来说,这一声“妈妈”等待得是如此漫长,“这比中五百万还兴奋啊!”她激动地说。
谈到未来,刘女士说她不敢有太多奢望,只希望孩子生活能自理就可以了。考虑刘女士的特殊情况,医院为乐乐减免了部分治疗费用,同时还帮助刘女士申请到了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六一天使基金”1万元援助基金。
“现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能让我对未来充满动力,真心感谢蒋燕清等专家们!虽然一个人带着孩子治疗自闭症的路途很艰难,但我永远不会放弃他。相信只要坚持治疗,坚持康复训练,奇迹会出现的。”
相关链接
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胡亚美·六一天使基金”(简称“六一天使基金”)是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为救助困难家庭的特殊病患儿童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公益医疗帮困专项基金。您的一次捐款,将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整个人生,让我们伸出爱的双手,帮帮这些孩子吧!
开户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市静安支行
开户名称: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六一天使基金》
银行账号:310066 687010470008396
爱心对象:援助自闭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