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一家旅行社的经理真细心:他居然记得靳羽西在“夜光杯”发表《女人说话的声音》和我随之发表的《男人说话的声音》,找到我让我给导游谈谈,怎样劝告游客在境外旅游时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嚷嚷。
我欣然接受,连续讲了六讲。早在50年前,中国内地游客还很少出境时,台湾市民和农民已经大批出境旅游。当时,台湾作家三毛在马德里热情迎接乡亲。在星级宾馆的餐厅,乡亲们毫无顾忌地大声嚷嚷,邻座的洋人也不批评,只是纷纷撤离,躲得远远的。三毛心里很难过,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她写了散文,提出批评。靳羽西和我的文章见报后,有作用吗?也许有点作用,但问题照样存在。我有一位旅居法国的朋友告诉我:这几年到法国的中国游客大增,大声嚷嚷的老毛病出现在巴黎许多旅游景点,有一天巴黎圣母院竟然出现一块牌子,用中文写着:华人请勿大声嚷嚷!他感到耻辱,心里难过极了。他本想提出抗议,要求将“华人”二字去掉。转念一想,刺激一下那些不知羞耻的中国游客也好。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目的也是想从一个极端,刺激一下国人认识自己的毛病。然而,我以为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全中国大规模地加强对一般民众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国有两个伟人对此是十分清醒,大声疾呼的:一个是鲁迅,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国民的弱点,引起疗救的重视;一个是毛泽东,他十分坦率地指出,严重的是教育民众,要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游客,我建议旅行社在组团出发之前,一定要对游客提出出游的文明规则,反复宣讲,坦率地告诉游客我们存在的令人讨厌的问题。
有些人总以为欧洲人特别喜欢安静,亚洲人很难做到。这是偏见。这两年,我应邀连续访问了日本和韩国。我发现他们的民众也很讲究公共场所的安静。前年春天游览了日本大小七个城市,十多天,在马路上竟然没有听到一次喇叭声。地铁和大巴车里安安静静,没有人大声嚷嚷。去年夏天韩国游,乘大巴游览仁川和首尔,一路上韩国司机从不按喇叭,车子很多,各行其道,秩序井然。《开天辟地》的导演与夫人坐在我后面,很有感触地对我说:“想不到韩国人文明程度也相当高,一路上听不到喇叭声!”我真想让李导再拍一部电影,题目就叫《安静》。让那些在马路上一碰就随便按喇叭的司机感到惭愧,让那些在地铁和公交车里用手机通话“哇啦哇啦”旁若无人的乘客感到耻辱。让出国旅游过于兴奋的中国人安静一点,再安静一点;在公共场所说话的声音轻一点,再轻一点。
我曾到苏州麒麟公墓为祖父扫墓,顺便应邀到农家做客。主人新居造得真漂亮,可是他和我在客厅谈话,“啪”,一口痰就吐在自家厅里。我惊呆了,他习惯了。我在给导游讲课时,第二课的题目就是《不许随便吐痰》。我故意朗读了演讲的题目,导游们都笑了。然而,一个又一个事实出来以后,他们不笑了,感到了一种耻辱。他们知道回去以后应当如何给游客做思想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