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十六年的腊梅飘香的日子,当我与银发缕缕精神矍铄的老师重逢时,彼此激动的热泪似乎顿然融化了太久的岁月,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依山环湖的天马中学。
开学的一早,我既兴奋又期盼。兴奋的是像我这样的差生居然也升了中学。期盼的是班主任可不会太严厉吧。果然,随着急促的铃声,款款走进教室的老师令我眼前一亮。只见她嫣然一笑,在黑板上写上“王健”两个端正秀丽的大字后环视着我们,“我叫王健,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教你们英语。”她扎着两条发辫,白色的衬领翻在绿色军装外,给我的第一感觉像《英雄儿女》里的“王芳”。她婉约有韵的语音迷住了我,这也是我自上学来最认真听讲的一课,也许我们这些乡村学生对上海市区来的老师有种羡慕和崇拜吧,在那个特珠年月里,我从未听到有针对王老师的非议,更未看到有所涉及的“大字报”。即便私下的议论也都是她漂亮、好看等赞美之辞。
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广播周恩来总理逝世的那个阴寒的上午。整个教室格外的沉寂,我们都静静地等着上课。但走进教室的王老师却一脸的悲痛和疲惫,黯然红肿的双眼怔怔地看着我们,沙哑无力地说:“请!请同学们先复习上节课的单词。”说完便面向黑板,可她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停顿了一下即随手而落。透过老师的背影,让我们看见她在悄悄抹泪……从此,我们几个爱捣蛋的同学好像瞬间成了大人,不管是谁上课我们再也不像以往那样捣乱了。
我曾以为像我这样考试挂“红灯”又爱捣乱的学生恐怕不会被老师所关爱。但细细回想,王老师从未因学生成绩差,或捣蛋或贫寒而冷眼相待。不久前的同学聚会,我看到和我一样调皮的同学至今还保存着三十多年前老师的信件时,不禁想起了1980年冬,我刚参军到部队王老师给我的那封来信:
向东同学你好!
收到你的来信,得知你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很高兴。说实话,受“四人帮”的影响,你们这届没能很好地读书,老师也很惭愧。但现在还来得及。革命工作分工不同,无论干啥都要学习,也都能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你很聪明,完全可以自学。我在你前次的信中发现你有点自愧,好像待业在家就无所事事了。这种想法和态度是错误的。人生之路很多,关键要有信心。你没有再进校门,但你走进了部队这所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大熔炉,同样能学习和锻炼。
听说你们这届高中文凭可能不承认,那就更应该抓紧时间学习。如需要什么书籍资料来信告诉我。老师相信你会有进步,也相信你能成为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祝健康,进步!
信不长,却娟秀简朴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都充满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犹如无穷的动力激励着我的成长。如今,当年调皮捣蛋、不思学习的我自豪地面对慈祥的老师时,老师满脸的笑意宛如窗外的腊梅灿烂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