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医苑/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4月14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4月14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4月14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4月14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积极面对 与癌“共处”
郭小毛
  ◆ 郭小毛

  一谈及恶性肿瘤,人们总是讳莫如深。在我国,居高不下的肿瘤发病率,已经让恶性肿瘤成为名符其实的“健康杀手”。仅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癌情报告,上海平均每天有149人新发现患有恶性肿瘤,每天死于恶性肿瘤的约100人,目前平均每100个上海人中就有1.79人罹患癌症。

  面对癌症高发的现状,我们建议肿瘤诊疗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规范化、多学科综合诊疗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但是,面对“健康杀手”,特别是已经诊断罹患肿瘤的患者,该如何与癌“共处”,与之斗争,并最终战胜它呢?

  1  “一‘切’为快”需正确认识

  不少癌症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要尽快住院,不管是什么癌首先切上一刀,肿瘤要尽快切除才安心。 

  其实,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肿瘤的治疗也是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过程,患者不同、病种不同,相应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并不存在一种一劳永逸、能治愈所有肿瘤的方法。在就诊时,医生常会对病人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通过影像、病理等相关检查,了解病人所患肿瘤的分期,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以乳腺癌治疗为例,I期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不到1%,这时候通过手术切除病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4%以上。但是对于IV期或炎性乳腺癌,几乎100%都发生了癌细胞的转移,这时候,单纯的手术治疗并不能完全消灭人体内的癌症细胞,考虑先采取新辅助治疗(如化疗、内分泌治疗或者放疗)消灭一些转移的癌细胞、使原发灶缩小,从而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

  另外,在临床上,也有一些肿瘤并不适合“一刀切”。例如,对于鼻咽癌患者来说,病灶在面部中央深处,与大脑等重要组织临近,“一‘切’为快”很难有效实现对肿瘤的治疗。庆幸的是,鼻咽癌细胞大多对放射线比较敏感,仅用放射治疗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疗效。如鼻咽癌I期患者放疗的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II期病例经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也可以达到75%以上。

  有的肿瘤患者身体虚弱,过早切除肿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健康影响,我们建议这类肿瘤患者经过术前评估,根据评估风险值,通过内科治疗创造手术切除的条件。

  还有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已经不适宜切除肿瘤,对于这些病人,“防守就是最好的战略”。我们通过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对患者病情进行整体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斩尽杀绝”非科学之道

  不少人在检查报告上或在体检中发现体内有“肿块”,结果彻夜难眠,急于“除之而后快”。一些确诊的肿瘤患者急于手术或是急于放化疗,希望“彻底清除”体内的癌细胞。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肿块都是恶性肿瘤,也并不是所有的肿块都需要“斩尽杀绝”。有些良性的肿瘤并不对人体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保持随访就可以,没有必要一定要切除。对于可疑肿块可以进行探查性手术进行病理分析确诊病情,若采取“斩草除根”的方法,彻底切除肿块,如果病理检查发现是良性的,这就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比如有病人在检查中发现肺部中央小结节,在尚未确定良恶性的情况下,如果武断做出手术选择,就要切除整个肺叶,如果小结节最终经病理检测是良性的话,就白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器官损伤。

  其实,肿瘤与癌细胞、人体微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单纯杀灭癌细胞只是肿瘤治疗的一部分,过度追求“干净”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味“斩尽杀绝”,而不考虑病人的个体状况,最容易导致的后果就是过度治疗。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不能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这一方面是由于恶性肿瘤本身所造成的伤害,另外就是由于过度损伤性治疗所带来的后果。

  我们常说,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肿瘤治疗也不例外。新时期,来自外科、放疗、化疗、病理、中西医结合等学科专家组成的综合治疗团队,对肿瘤患者“量体裁衣”,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确保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一些晚期肿瘤患者癌细胞转移,已经无法进行根治手术,但肿瘤会压迫到患者的器官,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经过多学科诊断,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肿瘤减轻患者的负担,并通过介入治疗等方式改善瘤体压迫状况,缓解肿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这种姑息手术方式对于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一定意义。

  3  与癌共处不能“见好就收”

  正如前面所说,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临床治疗后症状的消除并不代表肿瘤患者身体的完全康复。

  尽管目前肿瘤治疗的技术发展迅速,但是通过一次根治性的治疗并不能保证完全消除肿瘤,特别是对于中晚期的肿瘤患者,很难避免术后残存少量癌细胞。所以在肿瘤治疗之后还要经过一定阶段的抗复发治疗。肿瘤患者术后还需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身体异常,应当到肿瘤专科接受诊疗,谨防肿瘤复发。

  传统的手术、放疗、化学治疗——治疗肿瘤的“三板斧”,无一例外都是创伤性治疗。同时,患者术后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对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重要意义。肿瘤患者经过治疗,身体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创伤,在这个阶段,如果病人不能得到有效的能量补充,将会造成肿瘤患者营养和免疫状态的下降,对后续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有数据显示,超过90%肿瘤患者的复发转移发生在术后的1-3年,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经过手术,肿瘤患者不仅在身体上受到创伤,精神上也受到一定打击,我们在追求疗效最大化的同时,也希望实现对肿瘤患者的身心同治,更好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医院先后成立9个单病种的患者康复沙龙,为患者提供一个自助、互助的平台,并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通过有资质的心理志愿者的各种服务,帮助癌症患者走出术后康复的瓶颈期。

  我们相信,个体化、规范化的肿瘤治疗,将使在临床上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不再遥不可及;肿瘤患者能正视与癌共处之道,积极面对,配合科学的诊治和术后康复指导,恶性肿瘤将不再“可怕”。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放疗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肿瘤宣传周义诊

  4月18日(周五)9:00~11:00,上海市抗癌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肿瘤医院(徐汇区东安路270号)举行12个多学科专家团队大型义诊咨询活动。届时,来自乳腺肿瘤、胰腺肝胆肿瘤、大肠癌、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胸部肿瘤、胃癌、头颈部肿瘤、淋巴瘤、妇科肿瘤、鼻咽癌、甲状腺肿瘤、软组织肿瘤的12个多学科专家现场问诊。同时,该院药剂科专业药师、护理部专业护师、心理志愿者将为市民提供用药安全、造口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咨询。请前来义诊的市民带好病历资料。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康复/康健园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积极面对 与癌“共处”
日常蔬菜的药用价值
广告
新民晚报医苑/康健园B02积极面对 与癌“共处” 2014-04-14 2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