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浦东金桥党群干部吴慧芳实实在在的群众工作经验——~~~
浦东金桥党群干部吴慧芳实实在在的群众工作经验——~~~
浦东金桥党群干部吴慧芳实实在在的群众工作经验——~~~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金桥党群干部吴慧芳实实在在的群众工作经验——
以“有求必应”赢“一呼百应”
宋宁华
■ 吴慧芳(右)在办公室与同事交流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人物小传

  吴慧芳,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党委副书记、工会联合会主席,曾获“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金桥开发区有“三多”:外资企业多、产业工人多、劳资纠纷多。金桥开发区党建有“三难”:建立难、活动难、管理难。面对挑战,吴慧芳凭着特有的执拗,带领团队,从员工、企业、开发区的共同需求出发,以有求必应的作为,换得一呼百应的地位。如今,开发区党建“沙漠变绿洲”——规模以上两新党组织覆盖面已达九成以上。

  专利墙“变脸”

  赵文江(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硬件研发经理)

  过去外方戒心很重,不肯透露核心技术,公司发展、员工培养难免受阻。2008年,吴慧芳带领工会团队调研发现问题,便有了2009年春一项服务群众的智慧之举——“高师带徒”活动。我们公司因此建立起一个25人“高师库”,仅CT部门就有20对师徒,不少还是跨国组合,覆盖整个研发团队。“带徒”至今,研发团队基本上已是中国员工的天下。公司有一面墙,上面贴着获专利员工的照片,以前是清一色的外国人,现在大多是中国面孔,排名第一的,是我。上次吴慧芳来访,见咖啡吧里有个金发碧眼的老外,一问,原来是德国实习生,“高师”可是我们中国人哦。

  开展“高师带徒”活动,不但员工受益,企业也看到了“真金白银”。一家日资企业经技术改良,整条流水线产品报废量从每月42个降到了0。

  “有所为”的工会和党组织,在外资企业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

  解纠纷“三不”

  唐一平(华德培婚纱上海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2008年金融危机,金桥开发区150多家企业关闭、搬迁、裁员,劳资矛盾频发。吴慧芳有求必应,全力协调,帮助区内企业实现“三不”,即解决劳资矛盾纠纷“不出厂区”“不发生肢体冲突”“不损坏设备财物”。

  两年前,我所在公司决定关掉金桥的流水线,80多名员工面临下岗,有的还是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不少人不肯签协议,情绪很激动。公司向吴慧芳求助,她马上来现场了解情况。随后,她的团队几乎天天有人来公司“上班”,一个一个员工做工作,还请来工会专业律师,告诉大家,哪些诉求是合理的,哪些又不受法律保护。在不偏不倚的调解下,老板最后同意提高赔偿金额,员工也排着队签下了协议。一场危机化于无形。日方总经理非常感激,亲自登门致谢,中方员工则给吴慧芳送去了锦旗。

  2008年以来,吴慧芳和她的团队在金桥开发区妥善处理群体性劳资纠纷124起,其中涉及世界500强企业16起,相关员工11930人。

  吴慧芳这样说——

  ■ 开发区外资企业聚集,要当好这个“小联合国”的党代表和工会主席,说到底就是要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 帮群众要帮到根上,帮到骨子里,给他们三百两百(元钱),不如引领他们鼓勇气、长技能,敢于追梦圆梦。

  ■ 做群众工作,就看你为群众解决了哪些难事,做了哪些好事,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实惠。

  ■ 只有平时“有求必应”,关键时刻才会“一呼百应”。

  又见慧芳

  去年冬天,初次在金桥开发区的Office Park里采访吴慧芳,此后又在多个场合遇见,这次采访还有新内容吗?采访前,记者曾有过担心。

  但在吴慧芳的办公楼里,看着墙上满满当当挂着的37面锦旗,很多都出自大名鼎鼎的500强企业高管或职工,就知道,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故事,这些故事,见证着吴慧芳在金桥开发区几十载春秋的酸甜苦辣。

  吴慧芳年近六旬,已该退休的年纪。只因为这里的人们一再挽留,她才继续工作着。在人前,吴慧芳精力充沛,唇色鲜艳,显得干练而有气质。但采访中,记者却了解到她天天抹口红背后的故事。原来,年轻时在石化超负荷的工作曾使她患上心肌炎,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如今,劳累时常感到胸闷,嘴唇也会发紫,只好抹上口红,希望人显得精神一点。

  结束采访前,记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快60了,如果组织上希望你继续工作,你会留下吗?”原以为“拼命三郎”吴慧芳会给出肯定的答复,没想到她回答:“我希望早点退休,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她表示,这些年,在金桥开发区综合党委、工会建立了一套结对帮教机制,一批骨干力量已经培养成长起来,“我希望能建立一套完备的机制,把我们工作的经验方法传授给同事,也介绍给更多全国各地的同行,让群众工作真正成为党组织的‘压舱石’。”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康复/康健园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以“有求必应”赢“一呼百应”
国务院八部委考核上海消防
小小的改造“比登天还难”?
新民晚报要闻A03以“有求必应”赢“一呼百应” 2014-04-14 2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